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海淀表達”——政協北京市海澱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小記

發佈時間: 2021-01-13 08:49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劉彤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同時,支援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1月6日至8日召開的政協北京市海澱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不少委員在發言中都關注到這一重要資訊。

  科技創新是海淀挺立時代潮頭的一面旗幟。從“國家科技創新核心區”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國家“”國際”只一字之差,但內涵要求大有不同。此次海澱區政協全會專門舉行了“十四五”期間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議政會,邀請委員們建言獻策,區委書記于軍、區政協主席劉勇也到會與委員們互動交流。

  “國際化的一個特點是資訊量大。”周力平委員注意到,像谷歌學術這樣的資訊,國際上是公開的,但現在海淀很多大學校園裏面都不可能做到。周力平建議,海澱區在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過程中,能實行科技資訊或者高端科技資訊的公開化,密切同海澱區的高校結合,充分利用好學術資源、人才資源。

  廖洪恩委員也認為,朝著“國際化”這個方向發展,首先要有一個量表,完善一些國際重大科學計劃和重大科學工程方面的配套建設,同時還應注重營造良好和諧的人才環境,打造跟國際接軌的平臺。

  站在新起點上,“十四五”時期的海淀,該如何走好科技自立自強之路?

  “要把精力聚焦在‘卡脖子’問題上,在這個鏈條上精準佈局。”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李靜委員認為,把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支援基礎前沿研究,培育和集聚高水準研發創新平臺。

  對此深有同感的柴躍廷委員也表示,要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佈局,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突出前沿技術引領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會上,委員們還從政産學研用主體關係、醫學人工智慧、智慧財産權、生物醫藥、智慧體育創新、非遺和文化等多角度提出中肯建議。

  委員們的建議也被參會的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區金融辦、區發改委、區國資委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記錄下來。這些帶有溫度的建議,或將成為支援海淀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參考。

  (記者 劉彤)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