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東城“文化+”大文章——政協北京市東城區第十四屆委員會五次會議小記

發佈時間: 2021-01-13 08:43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呂巍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日前,政協北京市東城區第十四屆委員會五次會議期間,一件來自東花市街道委員活動小組的提案提交到大會提案委員會。該提案聚焦“文化東城”建設,建議整合名人故居、特色博物館、京味小吃店、網紅圖書館等京韻微景觀,打造優質微公共文化陣地“星鏈集群”。

  以街道委員活動小組的方式提交提案,在東城區政協尚屬首次,但關注東城區文化建設的提案卻並不鮮見,在這次會議中,不少委員就文化東城建設議政建言。

  北京市政協委員、民建東城區委會副主委、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工關注的是街區亮化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問題。“東城區有歷史文化街區18.5片,面積10.35平方千米,佔全區總面積的1/4,是全市歷史文化街區最多的地區。但是,目前歷史街區裏燈光照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境表達還不到位,缺乏場景氛圍的營造。照明設施佈置與建築結合得也不夠,只考慮夜景燈光效果,白天燈具暴露後對建築整體效果的影響卻沒有考慮在內。”

  “傳統街區亮化需要突出傳統文化特色。”陳工介紹,日本京都作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每年5到10月,其核心區最受歡迎的河流鴨川西岸,晚上暖暖的燈光都會與四條冷光形成鮮明的對比。老手藝夜市街區採用統一燈光設計,用暖光源點綴傳統的日式燈,形成和諧有序的空間觀感。“東城區應在傳統文化特色街區升級改造中,統籌規劃和佈局夜景照明,形成文化品牌特色。”陳工表示。

  東城區政協常委、民進東城區委會主委、北京市五十中學校長張威建議通過提高社區百姓在“戲劇東城”建設中的參與度助推“文化東城”建設,“可以在多方面做文章,比如推動戲劇文化周邊産業的發展,促進相關文化消費,比如加強社區戲劇人才的培養,還可以在‘戲劇東城’的演出季搭設‘百姓大舞臺’,適當扶持一些基層演出團隊排演經典劇目,讓戲劇東城在百姓中的影響更深入。”

  張威還建議大力提升“戲劇東城”知曉度。系統設計宣傳方案,充分利用融媒體“資源通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特點,把人力、內容、宣傳全面整合,形成“一次採集、多媒體有序向社會滾動傳播”的工作格局。

  “另外,還應儘快搭建‘戲劇東城’資訊化平臺,科學規劃‘戲劇東城’的數字資源建設,使百姓有線上線下更多機會‘學戲劇知識、看戲劇表演、創戲劇劇目、演戲劇角色’。在戲劇人口增加和全民戲劇素養不斷提升的過程中,‘戲劇東城’品牌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將隨之提升。”張威表示。

  在東城區政協常委、中共東城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城區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譚菲看來,東城區有著深厚的文化資源與龐大的文化體系,古都文化源遠流長、紅色文化豐富厚重、京味文化特色鮮明、創新文化蓬勃興起。“這些特色文化,是國際交往中心建設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撐。應發揮東城文化特色優勢,助力國際交往中心建設。”

  譚菲建議在深挖東城特色文化資源,培育承辦重大國事活動的特色承載地的同時,利用東城非物質文化遺産,增強對外交往的實力和活力。在此基礎上,整合東城古都風貌資源,健全對外交往的機制。

  譚菲還著重提到了發揮東城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作用,著力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實質性交流交往的問題。“可以以文化東城建設為重點,推進非遺技藝傳承展示,繼續打造故宮以東等高端旅遊品牌,助推北京國際交往中心的建設。借助長安街東延長線發揮國際交往的傳統優勢,以東城特色文化資源為紐帶,努力建設成為中國擴大開放、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樞紐,提供東城特色文化的服務與支撐。”譚菲表示。

  (記者 呂巍)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