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聚焦基層養老照護問題

發佈時間: 2021-01-13 09:15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林儀 揭春雁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目前,廣州市的養老照護面臨著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與供給不足的供需矛盾和服務品質提升的問題。”近日,在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第十期民生實事協商平臺上,市政協委員張嘉默一語道出關鍵所在。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民生期盼。近日,廣州市政協“有事好商量”再次聚焦養老話題,圍繞“加快照護隊伍建設 提升養老服務水準”深入調研,並與相關職能部門展開協商,共同為基層養老問題“把脈開方”。

填缺口:精神和物質雙管齊下

老年人群體日益龐大,養老長期照護服務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加快照護隊伍建設、提升養老服務水準成為“破題之鑰”。

“照護行業薪資較低,從業人員無職業歸屬感。”歐陽智鴻委員指出,養老照護從業人員大多來源於城市下崗失業人員、偏遠地區農村勞動力等,流動性大,且未能將養老照護當成長期職業對待,這些是造成養老照護服務水準不高的主要原因,建議通過提升行業薪資來促進服務水準提升。

此前,張嘉默前往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調研時發現,涉老專業學生大多是調劑來的,“零報考”現象時有發生。並且,這些學生對涉老專業的了解少、從業意向薄弱,未來總體缺口仍舊很大。

由此看來,要讓年輕人真正投入養老護理一線任重道遠,需要政府給予更多的精神鼓勵和物質支援。張嘉默圍繞提升行業的職業認同感、榮譽感建言:加強政策宣傳,消除社會對養老照護服務的消極認知;建立公平的評價體系,保障合理的薪酬待遇;建立老年照護服務的保障制度,規範照護服務的供給渠道,通過服務行為的塑造,政策和制度的保障改變觀念。

陳以怡委員則表示,提升國民對養老服務業的認同感要從學前教育、基礎教育抓起,希望教育部門通過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具體的、力所能及的敬老愛老實踐,潛移默化轉變學生群體對養老護理專業的舊觀念。

對此,市民政局二級巡視員易利華表示,將在現有政策基礎上,積極配合人社部門定期發佈養老護理員薪酬指導目錄,引導全市養老服務用工單位進一步健全養老護理員薪酬管理體系,並結合“南粵家政—羊城行動”,委託第三方開發全市統一的養老護理員培訓教材,推進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技能培訓,落實培訓補貼。

2020年,廣州市舉辦“點讚最美養老服務人”活動,評選出56名年度“最美養老人”。如今,累計擇優遴選76名養老護理員入戶廣州,使他們生活、工作更有保障,從而安心從事護理服務。“我們將繼續健全養老護理員評價、褒揚和表彰機制,讓社會充分尊重、認可和推崇養老護理員這一行業,激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養老服務行業。”易利華説。

補短板:提升養老照護服務水準

不論是居家養老還是機構養老,普遍存在從業人員年齡偏大,學歷水準偏低,依賴經驗執業,缺乏專業技術水準的情況,而且養老照護隊伍能力水準參差不齊,亟須多措並舉、齊抓共管以提高現有照護人員的服務水準。

鄧方閣委員指出,目前廣州的養老模式中,90%是居家養老,但居家養老照護人員不同於普通護理,還涉及醫療護理,“老年照護工作不同於‘保姆’,居家養老護理員應該接受專業的老年醫療護理培訓。”

“從調研情況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培訓不是不夠,而是應該進行更精準的培訓分類。”陳以怡建議,對於非科班出身的護理人員,建議政府職能部門加快完善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等級、專項職業能力等考核評價方式,建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書制度。

當下,職業前景和職業發展通道是否暢通,越來越成為擇業的重要標準。“養老護理員同樣需要職業晉陞通道和規劃”,張嘉默説,這涉及老年照護相關等級證書的取得,更直接關係到個人的薪酬待遇水準以及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建議將養老照護服務列入職業序列,納入學科建設項目。

市人社局一級調研員黃浩表示,廣州正在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廣州技工院校與泰康之家粵園、永愛養老、中遠海運等行業高端名企開展深度合作,開展了“泰康英才班”“養老服務與管理工作室”等形式的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同招生、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開展教學、共建實訓基地等。“我們鼓勵企業開展崗位培訓,並對開展培訓的企業按每名參保員工每年不超過10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黃浩説。

此外,閉環監管也是推進養老服務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舉措。易利華表示,將聯合有關部門,全面構建和完善養老服務標準化體系和品質評價體系,加強執法監管過程。同時,加快建立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對違法失信、風險高,特別是嚴重侵害老年人權益的服務機構及從業人員,依法依規實施信用監管和聯合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