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政協創新發展紀實 協商往深度走 發力向實處做

發佈時間: 2020-12-21 09:0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江迪 張愷 司婷宜 葛勇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回望九年來如東政協的履職歷程,我深切地感受到,新的時代,新的使命,迫切要求地方政協工作進一步提質增效。作為政協主席,必須保持一種勇於改革的擔當精神,敢於開拓思路,善於激發動能,努力建設品質政協、創新政協、親和政協、睿智政協。”

———如東政協主席陳建華

新時代、新方位、新使命。

近年來,江蘇省如東政協始終堅持因時而進、順勢而為,緊緊依靠省市政協的精心指導和中共如東縣委堅強領導,以全新的思路理念、全新的探索實踐、全新的精神風貌、全新的擔當作為,推動政協工作雙向發力、創新發展,在“建設‘強富美高’新如東”的征程中,如東政協一路開拓前行,幹出了新時代人民政協新樣子。

一路走來,有一面旗幟,始終飄揚

2018年,如東政協作為全國6家縣(市)區政協代表之一,出席全國政協系統黨的建設工作座談會,作了題為《堅持黨建引領提高履職水準》的交流發言。

在尋求政協工作創新發展的道路上,高高飄揚的黨旗,始終指引著方向、凝聚著力量、鼓舞著士氣。從政協黨組、到機關黨組織,再到黨員委員,初心在黨旗下彰顯,力量在黨旗下凝聚,政協履職逐步呈現往深做、朝實幹、向前推的良好勢頭。

高規格引領“雙向發力”。十八大以來,如東縣委進一步加強對政協工作的領導,把政協工作納入全縣民主政治建設工作大局,信任政協、尊重政協、理解政協、支援政協。2015年起,如東連續六年以黨委、政府、政協聯合發文的形式出臺《年度協商計劃》,形成了議題共同確立、計劃共同制定、人員共同參與、實施共同推進的協商新格局;同時,不斷完善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聯繫政協制度,如東政協履職環境進入歷史最好時期。如東政協主動作為,圍繞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運用政協思維和話語方式,在建言資政中不斷拓展凝聚共識的深度,在凝聚共識中不斷提高建言資政的品質,使“雙向發力”成為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正能量”、增強民生幸福感的“助化劑”。

全方位築牢“紅色堡壘”。深入學習貫徹《關於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特別注重政治引領、組織保障,持續深化黨建工作“三聯繫”“兩覆蓋”制度,在全省較早實現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全覆蓋和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的全覆蓋;組建政協機關黨組,成立6個專委會(界別)黨支部,並在全會或集體調研、集中學習培訓等重大活動期間設立臨時黨組織。近三年,累計遴選300多名骨幹委員和機關幹部,赴紅色教育基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多維度豐富“融合黨建”。實施政協黨建“同心圓工程”,以融合理念策劃推進“黨建+”經濟發展、民生關切、脫貧攻堅、民族團結等系列行動。在謀劃環節,如東政協把從嚴治黨的任務要求分解體現到黨組工作要點、政協常委會報告、重點協商計劃之中;在執行環節,將黨員委員與非黨員委員“結對掛鉤”;在評估環節,實行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聯述聯評聯考,推進雙向影響,黨建引領落實到了政協履職全方位。

大力度抓好“關鍵少數”。建立黨員常委履職建言點評制度,切實發揮黨員常委在提高建言品質上的帶頭示範作用。堅持按季度開展“黨員政治生日”集體談話,引導和激勵黨員委員在政協框架之下,時刻不忘身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推介江蘇時代楷模“愛心媽媽”、江蘇電力如東共産黨員服務隊等黨員委員所在單位的先鋒模範典型,帶動全縣各行各業政協委員傳播文明、崇德向善。

一路走來,有一桿路標,始終導向

近年來,如東政協始終堅持站位全縣發展大局思考政協工作,瞄準目標去,跟著問題走,集中力量助推工作壓力大、社會反映多的重要事項,用好政協話語權。

如東政協履職的每一步,都踏在了中心大局的鼓點之上。從助力委員企業轉型升級、共克時艱,到助推生態文明共識共治、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從聚焦開發園區改革創新發展,到深度調研鄉村振興、為農服務體系建設;從協商形成做靚“綠色能源新城”特色名片“一號建議案”,到為如東政協推動高新技術産業、地標産品産業等發展找尋路徑,始終堅持在大局下思考、大局下行動,真正做到了謀而有道、謀而有策、謀而有效。其間,不乏一個又一個亮點——

轉型提升“我先行”。如東政協充分發揮企業家委員在助推高品質發展中的力量,持續深入開展“轉型促發展,升級我先行”系列活動。以12傢具有上市計劃和條件的委員企業為主抓手,訪企業、進機關,深入了解企業上市“瓶頸”,組織縣級機關的相關委員現場諮詢服務,在操作層面助推問題解決。主動邀請知名專家和企業家作“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與展望”培訓講座。組織外出學習政府推動企業上市的政策措施,和企業借力資本市場的成功經驗,形成報告,供縣委、縣政府領導參閱,促進了委員企業愛朋醫療、新農股份成功上市。

動能轉換“我力行”。如東政協將“聚焦新能源産業發展,做靚‘綠色能源之城’特色名片”作為全會界別專題建言獻策的第一課題,圍繞LNG能源島、風電産業鏈、光伏發電等方面實地調研,協商形成《聚焦新能源産業發展,做靚“綠色能源之城”特色名片》建議案,並列為2019年“一號建議案”,由縣委書記親自領辦。如今,綠色能源産業已成為如東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並成為如東爭當江蘇沿海高品質發展排頭兵的強勁新動能。

抗擊疫情“我同行”。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如東政協聞令而動。策劃開展“優服務、防疫情、促發展”,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專題活動,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勝利”凝聚起了共識與合力。主席會議成員身先士卒,深入一線督導防控工作。政協機關幹部下沉到無物業小區,排查值守,把牢社區防疫關口,配合做好全市加強學校複學疫情防控工作調研。廣大委員積極參與聯防聯控、捐款捐物,在各個領域為戰勝疫情貢獻力量。在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後,委員企業第一時間復工復産、復工轉産,全力保障防疫物資生産供應,特別是醫衛界委員始終堅守在抗疫最前沿。

文明創建“我踐行”。通過組織開展委員簽名、專題視察、精準調研和網上協商,動員機關幹部、政協委員,以第一人稱、第一責任,廣泛引導界別群眾和社會各界,全力以赴支援和投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從硬體配套到公共設施,從小區環境到道路交通,從路面保潔到餐飲安全,在創文進程中,每週有“恊”進社區文明志願者服務隊的活動,時時有政協委員的關注,處處有政協委員的身影。

一路走來,有一腔情懷,始終溫暖

近年來,如東政協在創新發展的履職路上,始終心繫群眾接地氣,民生情懷濃濃,為民溫度暖暖。

諸多“第一次”,暖透貧困百姓“心窩”。如東政協持續聚焦“脫貧攻堅”這個最大的民生,累計提交培養職業農民、優化醫療資源等56件建議案,多條建議被黨委政府採納。第一次在政協全會上提出“一號建議案”,助力幫扶“孤殘病老”特困群體政策舉措落實;第一次對全縣少數民族家庭開展拉網式調查,建立困難戶同奔小康助力機制;建立全省第一個政協委員慈善基金——扶老助殘愛心基金;第一次組隊奔赴新疆呼圖壁縣慰問1959年如東籍支邊人員……這諸多“第一”,正是情係民生、履職為民的生動體現。

諸多“新藥方”,暖透特殊群體“心房”。如東政協持續關注“因病因殘返貧”問題,圍繞“貧困群體就醫減支減負”課題,探索商業保險、政策性保險助力脫貧攻堅的新渠道,為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開出了可持續、可複製的保險兜底扶貧“新藥方”。持續8年關注如東老齡化問題,2020年,圍繞“提高醫養融合水準,提升養老服務品質”進行專題協商,就“推行長期照護保險”開展視察調研,助力養老服務領域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聚焦醫保、醫療聯動課題,深入一線、問計於民,形成《關於推進醫保、醫療聯動,破解醫改瓶頸的調研報告》,助推“雙醫”聯動發展,提升老百姓就醫就保滿意度、獲得感。

諸多“細微處”,暖透居民“心田”。如東政協堅持從群眾最關心的小事、簡單事、平凡事入手,協助黨委政府破解民生困局。如東政協聚焦食品安全管理短板,準確把握黨政需求點和群眾聚焦點,確定“農業投入品溯源、農産品和水産品檢測公示、近海水環境監測”為三個重點調研課題,同步成立三個課題組,前後歷經四個多月21次的調研考察和反覆協商,最終形成專題調研報告,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第一時間作出批示,一批多年來影響食品安全監管的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連續兩年跟蹤督辦《關於儘快使居民使用上LNG的提案》,如東政協組織三十多名委員,進社區、入戶頭,聽取群眾意見,並多次召開協調座談會,督查辦理進度與品質,詳細測繪管道天然氣分佈路線,經過多方共同努力,今年有望實現縣城管道燃氣全覆蓋的建設目標。

一路走來,有一方舞臺,始終精彩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自2019年以來,如東政協以協商議事室建設為抓手,著力探索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銜接、引導、示範、推動基層協商的新路子,圍繞打造黨委政府“好幫手”、人民群眾“連心橋”、委員履職“新平臺”,創造出一批具有原創性代表性的亮點舉措。

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如東縣洋口鎮洋口村調研時,專門聽取“有事好商量”工作情況彙報,並予以充分肯定;

如東作為全國五家、江蘇唯一縣級政協,參與全國政協“加強和改進市縣政協工作”課題協同研究;

《人民政協報》以《“這是書記們必須要幹的活兒”》為題,在頭版刊發長篇通訊,深度報道如東“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

《如東政協“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工作指南》,申報為全國團體標準;

……

對於如東“政協人”來説,每一方協商議事的平臺,都是他們呈現精彩的舞臺。

在這方舞臺上,留下了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的足跡。在分門別類、紮實推進協商議事室建設“有形覆蓋”的同時,不斷完善運作機制,推動協商議事無縫嵌入黨委、政府工作,確保“有效覆蓋”。一年中,累計開展960多場次協商議事活動,近5萬人次參與協商,近千條協商議事成果得到轉化落實。鎮村層面,基層治理的方式更加生動。全縣16個鎮區、246個村居協商議事室,全年累計為百姓解難千余例。界別層面,雙向發力的空間更加廣闊。全縣14個政協界別全面建成協商議事平臺,並納入正常履職環節;各界別通過協商議事挖掘線索,10件集體提案被遴選為重點提案。企業層面,共克時艱的合力更加“強勁”。20家企業建成協商議事室,累計開展協商議事活動26場次,民主協商文化走進企業,有效激活了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這方舞臺上,刻下了從“山重水復”到“柳暗花明”的軌跡。推進“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各種堵點“山重水復”,如東政協堅持攻堅克難,不斷走向“柳暗花明”。打造協商議事骨幹委員、新時代鄉賢和參政議政特邀人士“三支隊伍”,同步完善委員結構優化、職務委員進出、委員編組履職“三項機制”,拉長了協商力量不足的現實短板。積極推進“五共建”“六融合”,村(居)“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與黨群議事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城鄉社區網格化管理及村(居)民自治等社會治理形式有機融合,形成了“設施共建、場所共用、隊伍共管、活動共推、成果共用”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目前,“五共建”“六融合”已從初始階段的簡單組合、物理疊加,發展為互促共贏、無痕融入,從而有效化解了基層村居應對繁雜事務的現實難題。

在這方舞臺上,烙下了從“應時應景”到“常態長效”的印跡。按照“黨委領導、政府支援、政協搭臺、各方參與、服務群眾”的基層協商格局,在江蘇省較早提請縣委出臺《關於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工作意見》《關於全面推進“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全覆蓋的實施意見》,探索形成縣級協調機制、政協督導機制、鎮區推進機制和村居協商機制,並創新實施“規範性協商+隨機性協商”機制。政協內部各項工作,全部與推進“有事好商量”同計劃、同部署、同落實,充分體現了“市縣政協的主要工作就是協商”的本質要求。著力強化“督導考評”,通過掛鉤聯繫、蹲點督查,村(社區)“有事好商量”向實處轉、往深處做,並向界別、企業全面延伸。

一路走來,有一種思維,始終貫穿

思路一變天地寬。回望如東政協的履職歷程,“創新思維”一直貫穿始終,成為推進如東政協工作提質增效的不變基因、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

創新,令政協工作“影響力”更廣。近年來,如東政協,在履職抓手、履職方式、履職理念等方面進行了持續不斷的探索實踐。以“評議”為民主監督抓手,以“環境”為工作切入的串聯線,涉及了縣域金融環境、審批服務環境、社會保險環境、城鄉生態環境、脫貧攻堅環境等各個領域。近年來,如東的民主評議,從對單個部門工作評價,到對一個領域、一個系統的工作評議;從主要評議工作作風,到對整體工作的助推;從關門搞評議,到開門搞監督;從單一評議主體,到多元雙向的評議模式,政協民主監督工作影響力在持續創新中有效提升。

創新,令政協隊伍“戰鬥力”更強。新時代人民政協處於“凝心聚力第一線、決策諮詢第一線、協商民主第一線、國家治理第一線”。按照樹牢“一線”意識、保持“一線”狀態、展示“一線”氣象的要求,如東政協黨組多次研究破解基礎工作、人員力量“兩個薄弱”問題,緊緊依靠縣委領導,從細化完善委員聯絡分組,到成立政協基層工作委員會,持續加強委員聯絡服務,創新委員活動方式,完善委員考核體系。早在2016年,如東就將鎮(區、街道)的黨委副書記、統戰委員作為職務政協委員進行制度安排,2020年在縣委《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中再次予以明確。同時,暢通委員常態化“進出”渠道,先後在屆中調整、增補委員282名,委員的代表性、結構性、界別性實現動態優化。

創新,令政協機關“組織力”更優。創新破解政協機構設置、工作經費、辦公場所等問題。比如,設置委員工作委員會,協商增加領導職數,創新專職常委工作安排,改變政協機關幹部任用模式,解決“一人委”等老大難問題等。創新推進機關工作流程再造。比如:把重點提案督辦納入所有委室重點工作,改進提案審查模式,強化參與做題、增加協商頻次、完善問辦問效;高度重視重點提案督辦的示範帶動作用,對重點提案及跨年度跟蹤續辦提案開展“公開問辦、公眾問效”系列活動,已成為在江蘇省政協系統體現如東政協工作特色的標誌性活動。如東政協機關也連續九年被評為“人民滿意機關”。

在推動政協工作雙向發力、創新發展的探索實踐中,如東政協交出了一張張優異答卷。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期待,如東政協將以全新的姿態,鏗鏘的腳步,走得更好、走得更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