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山東臨沂市委會助平邑縣蒜黃根“變廢為寶”記

發佈時間: 2020-12-16 09:02:06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張文敬 雷蕾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我自建有26個蒜黃種植棚,從每年八月十五前後到來年三月初左右,一共可以收5茬兒蒜黃,刨去蒜種、建棚、水電、人工等成本,半年下來,僅蒜黃一項的收入差不多就在30萬元左右……”12月11日,在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溫水鎮北溫水村蒜黃種植基地,農民彭寶文欣喜地告訴記者。

“每個棚能産蒜黃3000斤,這26個棚總産量可達39萬斤……”規模化生産給彭寶文帶來相當可觀的收益,但因種植蒜黃産生的大量“廢物垃圾”也讓他著急和擔憂:“蒜黃根廢棄物味道非常難聞,對周邊環境還有污染,政府不允許隨意傾倒,自己又沒有能力解決……”

溫水鎮種植蒜黃歷史悠久,地下溫泉的水溫常年在16℃-18℃,為蒜黃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是名副其實的蒜黃之鄉。溫水鎮黨委書記趙焱告訴記者,全鎮蒜黃種植棚約6000多個,棚養蒜黃是當地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之前有一個蒜油加工廠,能從蒜黃根中提取蒜油,但由於解決不了蒜黃根污染問題就停産了”。彭寶文説。

如何將蒜黃根廢棄物有效加工、利用和處理,成為影響溫水鎮蒜黃産業形成閉環的重要因素。“我們去年就與民革臨沂市委會和臨沂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建立了‘蒜黃根處理項目’合作關係,這是我們鎮解決蒜黃根污染問題和推進蒜黃産業提質增效的良好開端。”採訪中,趙焱提到了臨沂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參與溫水鎮蒜黃根處理項目的情況。

“只要有人有場地解決我們的後顧之憂,從根本上緩解蒜黃根亂傾倒造成的環保壓力,我周邊的蒜黃種植戶都願意積極配合,主動送貨到府,不給錢都成!”聽到有專家有技術能徹底將蒜黃根“變廢為寶”,彭寶文樂得合不攏嘴,只盼著這個項目趕緊落地。

事實上,徹底解決蒜黃根污染難題,不僅僅是平邑縣委、縣政府近年來一直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也是民革臨沂市委會主委、臨沂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王學斌一直牽腸挂肚的事情。

去年11月16日,民革臨沂市委會和臨沂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博士教授考察團應平邑縣委統戰部及溫水鎮之邀到溫水鎮調研蒜黃根綜合治理項目。

“蒜黃根全身都是寶,綜合利用應以開發深加工産品為主,既可解決蒜黃根的環境污染問題,變廢為寶,又可有效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在座談會上,劉雲國教授和王樹才教授從專業角度提出,打造本地農産品深加工産品品牌。

“廣大農村就是高校的‘試驗田’,希望能將更多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促進學校、行業和社會的共同進步,期待今後與溫水鎮繼續深入探討和交流合作。”王學斌當即表示,將這個課題作為民革臨沂市委會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發揮臨沂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人才和智力密集優勢,最大程度地為溫水農業生産提供技術支援。

為持續推進項目合作,今年12月12日,平邑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藍恭彥帶工作隊到臨沂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再次懇請“技術支援”。

“現在技術研究上已經成熟,關鍵是實現成果轉化,儘快讓項目早日落地。我們學院全力組織博士教授團隊進行跟蹤指導服務,確保項目順利實施。”雖然時隔一年,王學斌對溫水鎮蒜黃根處理項目卻一直放在心上,他當即承諾:“溫水鎮蒜黃根處理項目將是我們助力平邑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品牌,民革臨沂市委會一定做好技術服務保障”。

“在蒜黃根處理利用方面,建議著眼于兩個方向,除了可以用蒜黃根生産蒜油、蒜蓉、蒜醬等低附加值食品,還可以從蒜黃根中提取膳食纖維製成食品添加劑,生産高附加值的健康食品,既可有效解決蒜黃根污染,又可讓蒜黃根增值……”在場的“80後”博士康大成教授胸有成竹,也給前來求助的統戰部工作隊吃了一顆“定心丸”。

據介紹,康大成教授的蒜黃根膳食纖維提取方法已提交申請國家專利。此外,臨沂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還將組建以劉雲國、王樹才、康大成等教授為成員的高水準專業技術團隊,對平邑縣蒜黃根處理項目順利落地實施進行全程智力支援。

“群眾所需所盼,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要把他們遇到的各種煩心事、揪心事當成‘頭等大事’,抓早抓小、即知即辦,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平邑縣委書記包華表示,有民革臨沂市委會和臨沂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學術成果作支援,接下來縣委、縣政府將成立專班,全力推動,確保項目儘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