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遠端協商會為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建言 中宣部教育部等多部長回應

發佈時間: 2020-12-03 16:3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和海佳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中國網北京12月3日訊 (記者 和海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實現國家現代化的重要保證,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放眼全局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目標,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其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奠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根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近日,全國政協召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會,11位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機關和天津、山東、湖南4個會場同步議政建言。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納入相關規劃、推薦非遺傳承人走進課堂參與教學、館校聯合研發課程教材等議題備受關切,得到與會政協委員們熱議。

全國政協在京召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

做好統籌規劃頂層設計  引導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

本次網路議政遠端協商會由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民進中央精心謀劃、認真組織,並分別開展相關調研活動。調研中了解到,目前有關部門在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方面做了構建教學體系、設計傳承載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很多工作,取得良好成績,但是還有一些工作需要細化和明確。

全國政協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宋大涵表示,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高度,對如何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加強統籌規劃和政策引導,讓各地依據現有條件,制定符合各地實際的具體計劃和實施細則,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規劃有保障,資金有來源,工作有抓手。全國政協常委、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進安徽省委會主委、安徽省教育廳廳長李和平表示,把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納入相關規劃和財政預算當中,在教育經費支出當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保障範圍,加大傳統文化教育場地設施建設和相關教師培訓、教科研經費投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全面均衡地開展。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南省委會副主委、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雷鳴強建議,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學貫穿于啟蒙教育到繼續教育各學段,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學需要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各環節,這就需要適當開設專門課程,但更主要的是要深入融入原有學科課程當中。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金永偉進一步表示,各級師範教育中要明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納入通識教育必修課,鋻於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中音體美專業師資普遍不足,特別是農村地區學校更加匱乏的現狀,教育部門要進行頂層設計,系統規劃,重點加大音體美等專業課程師資的培養,開足藝術類課程。

請非遺“守藝人”進校園授課  館校聯合編發課程教材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森利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梁樹森表示,應努力構建全方位的教育氛圍,通過結合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開展一系列活動,讓青少年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傳統文化、弘揚民族文化,培養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豪感,“鼓勵大中學生成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校園社團,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更多青年學生參與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中來。”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衚同小學校長王歡介紹,史家教育集團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課程營養,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研發編寫出版多個系列校本教材。課程內容遵循個人、社會、國家三個維度,課程安排貫穿低、中、高三個學段,課程實施涵蓋場館研學、校園共學、親子旅學、雲端自學四種學習形態,探索課程改革新模式。

“既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到‘手藝’,又讓‘守藝人’在傳授中獲得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湖南省長沙市政協委員、長沙市雨花區文化旅遊體育局局長王琳建議,中小學校可與高校合作研發傳統文化教育傳承和對外傳播課程,推薦非遺傳承人與大中小學簽約走進課堂參與教育教學,在學校設立基地共建“傳統文化特色校園”,組織社會力量進校園開展傳統文化主題活動。

山東省政協委員、濟南西城實驗中學校長陸彩霞表示,濟南西城實驗中學將基於核心素養的人文基地建設作為該校的創新項目,“人文基地立足培養‘終身的閱讀者,獨立的思考者,負責任的表達者,文化的傳承者’,通過班級書房、朗讀亭、觀瀾書院等,將經典著作推送到離學生最近的地方。基地建立後,學校圖書借閱量凈增3萬餘冊。”

全國政協委員、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坦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厚植于青少年的心靈,培養他們的高尚品格和堅韌品行,突出弘揚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愛國主義教育,突出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民族精神教育,讓廣大青少年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在他們心中牢固樹立起國家和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宣部教育部等回應:鼓勵傳統文化資源走上“雲端”

會上,對於委員們的種種關切,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負責人現場作了協商交流。

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指出,要精細、精準做好“三進”項目的頂層設計。一是調整、充實、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各個重點項目,研究設立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程、中華古文字傳承創新工程等新項目。二是提高重點項目的示範性和可操作性。結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養成規律,打造重點項目和品牌課程。

2017年,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強調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國民教育始終。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的總體要求分解到大中小學各學科,然後各學科再從自身特點出發,注重發揮各自的優勢,需要協同配合,形成有機整體,共同完成“進”的任務,解決好如何進的問題,另外要處理好共同基礎與個性拓展的關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做好各學段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研究。

對於加大傳統文化教育科研投入等建議,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介紹,財政部門將通過現有經費投入渠道,鼓勵學者、教師和研究機構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研究,重點資助一批對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具有重大影響的文化工程項目,同時在國家社科基金中,加大對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關課題研究的支援。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表示,在設立傳承教育基地方面,鼓勵更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走上“雲端”,支援各級各類文化及文博場所開發便於青少年學習使用的數字共用平臺,打造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載體和新平臺,努力建設多元支撐和協同建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