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靈璧縣政協:在“搭臺—協商”上用足功夫

發佈時間: 2020-12-03 08:52:43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為貫徹落實好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安徽省靈璧縣政協準確把握新時代政協性質定位,緊密結合基層政協履職特點和規律,緊緊圍繞縣級政協是什麼、幹什麼、怎麼幹,突出專門協商機構這個“主業”,聚焦搭建協商平臺這個“主責”,在“搭臺—協商”上用足繡花功夫推動政協協商更好地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靈璧縣政協將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向網路拓展,豐富協商形式,構建了以全體會議集中協商為龍頭,以主席會議重點協商和常委會議專題協商為兩翼,以專委會對口協商、委員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為基礎,以懇談協商為特色,以網路議政為拓展的政協協商民主新格局。

  著力提升政協協商品質。緊扣黨政工作的重點、群眾生産生活的難點、社會治理的焦點,制定並實施年度協商計劃。規範協商程式和機制,在協商前開展課題調研,在協商中邀請黨政部門與委員和界別群眾交流互動,協商後推動成果的報送和跟蹤轉化。堅持調研于協商之前,建立課題研究制度,改進調研方式方法,採取監督調研、蹲點調研、集中走訪等方式,推動委員掌握第一手資料。每次協商活動結束後,及時梳理意見建議,報送縣委、縣政府,為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開展對口協商和界別協商,全程跟蹤協商成果辦理,推動相關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今年以來,圍繞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城鄉文明大提升、大力發展學前教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10個專題開展課題研究,200多名政協委員分批參與調研,形成調研報告9篇,提出意見建議120多條,報送縣委、縣政府建議案6件。

  推動懇談協商融入基層多元治理。縣政協有著聯繫群眾最密切、了解民情最直接、委員工作最前沿的特點。為此,縣政協將工作重心下移,把協商平臺搭建到老百姓家門口,探索建立了社情民意懇談協商制度,每年在村居社區組織協商60場以上,參與協商的幹部群眾和政協委員近3000人次,收集社情民意2000多條。懇談協商“一竿子到底”,圍繞社情民意反映的基層群眾公共利益問題、黨政決策在基層落實中的問題和鄉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邀請黨政組織和有關部門參與,政協委員、基層群眾和鄉村黨政組織等各協商主體平等溝通、解疑釋惑、化解矛盾、凝聚共識。形成了優勢互補、資源共用、協同共治的格局。

  為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靈璧縣政協堅持用繡花功夫抓協商工作,使政協協商接地氣、有特色、見實效。一是把黨的領導貫穿協商全過程,將功能型黨組織設置在履職鏈條上,實現了“兩個全覆蓋”。二是強化凝聚共識職能,在協商議政中,既聽群眾説問題、也向群眾講政策,既反映民聲、又引導民意,使協商議政的過程成為思想引領、宣傳政策、解疑釋惑的過程,實現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三是緊扣中心履職,聚焦重點發力,做到黨政工作推進到哪、政協協商就跟進到哪,始終與縣委同向發力、同頻共振,主動為全縣工作大局添助力、減阻力、聚合力。四是牢牢抓住制度建設這個關鍵,對標對表新時代政協工作新要求,對現有制度進行集中梳理,建立健全了以協商工作規則為主幹,覆蓋黨的領導、凝聚共識、委員擔當、學習型政協及內部運作等9個方面制度機制。協助縣委制定出臺了加強縣政協履行職能“三化”建設等6個規範性文件,為政協協商議政、履行職能營造了環境、提供了制度保障。五是把協商能力建設作為“看家本領”,完善學習制度體系,打造六大學習載體,以學習強化理論武裝,以學習引領履職實踐,以學習提升協商能力。

  (作者王懷啟係安徽省靈璧縣政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