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協建言加快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

發佈時間: 2020-11-25 09:57:55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林儀揭春雁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廣東省政協建言加快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 資源下到基層 實現文化共用

本報訊(記者林儀揭春雁通訊員吳明宇)“廣東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開放大省,但不是文化大省”這是廣東人的自省。近日,廣東省政協召開界別協商會,為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出謀劃策。

今年,在“十四五”規劃編制之際,省政協以“加大文化投入和保障機制創新力度”為切入點,為廣東下一個五年的文化強省建設的藍圖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6月至7月,省政協組織了政協委員實地考察了湛江、茂名、肇慶、清遠市基層縣鎮村級有關公共文化場館和設施,並召開座談會,深入了解相關情況。同時,調研組還對照浙江、江蘇等省份的先進經驗開展對比研究,形成了調研報告。報告建議獲得了省委書記、省長的批示肯定。

報告指出,目前廣東省一些地方公共文化服務規劃統籌尚待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均等、不充分問題仍未徹底解決,尚未形成良好運維機制,供給與群眾實際需求不相適應,基層文化單位編制不足人才嚴重缺乏。

“造成上述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有關地方對公共文化建設重視不夠,二是公共文化機制創新不足,三是粵東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水準與歷史欠賬制約了公共文化服務。”調研組組長、省政協文化和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方健宏説。

省政協委員、羊城晚報社評論深度部副總監曾璇也參加了調研。她深刻地感受到:基層缺的不是硬體,而是軟體。“我們有文化場館,有陣地,但缺人、缺活動。”

事實上,“供不配求”的問題在基層比比皆是。一些縣級博物館,缺乏購買和運作經費,展陳單薄、觀眾稀落,造成場館閒置浪費。一些鎮村電子閱覽室電腦無法開機,成了擺設……

為此,調研組建議,要建立公眾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評價制度,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供需的匹配程度。要問需於民,按照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從實際出發,適時調整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體系。

“後疫情時代,老百姓需要什麼樣的文化産品和服務?”省政協委員、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楊琪認為,要有網際網路思維,深入推動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他指出,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老百姓到博物館參觀的習慣,可以借著文物普查和新基建的東風,有針對性地進行佈局,讓資源下到基層,實現文化共用。楊琪的建議得到了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趙紅的贊同。

基層文化單位人才缺乏的問題也在協商會上引起熱烈討論。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坦言,基層“三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確實存在空編現象,接下來將在編制的存量上和增量上做文章,幫助基層人才進得來留得住。楊琪委員也建議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不斷優化基層文化人才隊伍評聘機制、待遇保障、考核考評、政府購買人才服務機制等,為穩定基層人才隊伍提供保障。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黃恕明表示,將認真吸納省政協調研組的建議,在“十四五”規劃編制中突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內容,並分區域作出細化安排。

“要繼續就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開展調研協商,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貢獻政協的智慧和力量。”省政協副主席薛曉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