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國際公益慈善合作亟待加強

發佈時間: 2020-11-17 09:05:56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舒迪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應對人類共同的危機,公益慈善從未缺席。”11月12日,在“世界公益慈善論壇2020特別會議”上,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論壇聯合主席陳旭説。

當天,由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共同主辦的“世界公益慈善論壇2020特別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清華大學舉行。

本次會議以“後疫情時代國際公益慈善合作”為主題,聚焦“全球經濟融合”“全球慈善連結與領導力”和“社區中的人民生活”展開研討。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宮蒲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林松添,香港大學校長、論壇聯合主席張翔,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論壇聯合主席段崇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原副總幹事恩吉達,聯合國糧農組織原副總幹事何昌垂,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喬衛等60位嘉賓出席會議。論壇顧問、匈牙利前總理邁傑希·彼得代表顧問委員會向會議發來賀信。另有3000余位公益慈善界嘉賓線上參會。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和治理産生深遠影響。”陳旭表示,疫情防控期間,清華大學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並助力全球抗疫。“長期以來,清華大學已經形成以校訓精神為指引、學生社團為載體、志願服務為核心、慈善研究為基礎、慈善人才培養為任務、基金會資助為支撐、慈善精神養成為己任的公益慈善體系。”

陳旭強調論壇應進一步鞏固多方合作和參與機制,進一步加強“後疫情時代”國際公益慈善合作,搭建公益慈善事業各利益攸關者互相尊重、了解、協商與合作的平臺,並提升青年學子全球公益慈善領導力。同時她希望論壇能夯實全球公益慈善與社會服務協同合作網路,擴展網路成員,充分展現公益慈善事業的團結、活力與韌性,積極參與改革發展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民生保障和民心相通工作,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張翔表示,疫情危機下,更體現出社會慈善事業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意義。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到來,社會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公益慈善組織要積極探索轉型,融入創新,突破局限。

段崇智認為,疫情防控期間,跨校和跨地域的協作,大學之間的合作,以及大學與慈善機構、社會服務及公共機構之間的夥伴關係必須加強及更具策略性,使大學能更有效地服務全球社會。

“疫情當下,尊重生命就是最大的慈善;當今世界,堅持發展就是最大的慈善;面對危機,團結合作就是最大的慈善。”林松添在致辭中強調,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將充分調動國內外民間外交的資源,積極參與國際公益慈善合作。

宮蒲光在論壇上指出,我國慈善事業在慈善規模、組織體系、監管體系、慈善文化、全面參與等方面發展迅速。但慈善事業總體發展滯後的局面並未從根本上改變,全面推進慈善法治建設依然任重道遠。

“華僑華人在疫情防控期間為祖(籍)國和所在國作出重要貢獻。”喬衛在演講中強調,要鼓勵和引導華僑華人更好融入和回饋當地社會,多做民心相通的公益慈善事業;要支援和幫助華僑華人積極參與國際公益慈善合作;要助力華僑華人成為中國夢連接世界人民美好夢想的橋梁和使者。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介紹了“世界公益慈善指數研究”計劃進展,擬通過一套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願景的、包含發展中國家視角的指標體系及其應用,增強對不同國家、區域公益慈善發展及生態文化的理解,為全球公益慈善連結提供知識生産和基礎平臺。

世界公益慈善論壇由清華大學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聯合發起,2018年邀請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四方簽署備忘錄共同主辦。世界公益慈善論壇目前已成功舉辦四屆,成為全球公益慈善行業的一次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