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協為農村基礎設施管護獻計獻策

發佈時間: 2020-11-17 09:23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高新國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有人建設,更要有人管護”——河北省政協為農村基礎設施管護獻計獻策

農村基礎設施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基礎。各級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但建好後,有人管、能管好才能更好服務農村經濟發展。近日,河北省政協召開遠端協商會議,為農村基礎設施管護獻計獻策。

“誰來管”,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農村基礎設施産權複雜,責任主體多元,可採取多元化管護模式。”針對不同設施,邢臺市政協委員、邢臺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彩霞給出了由運營機構或行業主管部門統一管理、通過集體經濟組織或招標第三方專業公司委託管護、村級組織對外承包管護和誰投資、誰受益、誰管護自主管護及村級組織選聘管理人員集中管護5種管護模式。

元氏縣政協主席白蘭懷介紹的“水協會”模式,為“誰來管”提供了借鑒。元氏縣針對不同工程産權確權頒證,將管護責任落實到小組協會、集體協會、個人(商品井)協會、地表水末級渠係協會。通過規範職責,落實經費,培訓考核等,不斷提升協會管護能力和水準,建立起水利工程長效管護機制。

保定市清苑區宣傳引導農民主動參與農田水利、道路交通、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管護工作,實現“村有、村用、村管”格局。清苑區政協黨組書記韓栓寶説,應充分調動農民在農村基礎設施決策、投入、建設、管護方面發揮作用的積極性。

有人管是前提,但解決好“有錢管”的問題也至關重要。

“重建設、輕管理”“有人建、缺人護”的現象存在,管護資金不足是重要原因。民盟河北省委會常委錢麗霞提出,對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可支援社會資本採取獨資、合資、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直接或間接參與農村基礎設施運營管護。

威縣政協主席孟祥義建議,靠市場化運作破解農村基礎設施管護資金不足問題。縣鄉兩級政府根據自身財力增設農村基礎設施管護專項資金,增加政府投入,對於環衛、污水處理等特定項目,可參照物業管理費形式收取一定費用來彌補專項經費不足。

在管護資金籌措上,寧晉縣政協主席李彩烈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級政府可根據行業特點、管護難易程度制定具體的管護政策,明確各行業基礎設施管護資金來源、使用管理範圍等,確保各類行業基礎設施管護資金有相應政策支援和資金保障。

“道路從路面平整度、整潔度和穩定性方面應有管護標準界定。”保定市政協副主席朱子強認為,結合行業規定和管護實踐,制定明確的農村基礎設施管護標準,是解決好“能管好”的重要方面。

“完善垃圾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建設,”石家莊市政協副主席宋學恭建議,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處置設施建設的同時構建資訊監管一體化平臺,建立政府依法監管、第三方專業監管、社會公眾參與的生活垃圾分類全過程綜合監管體系,促進“能管好”。

“受啟發,有收穫。”參加協商的省發改委、財政廳、農業農村廳、水利廳、交通廳等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工作推進情況,表示將認真吸收委員、專家的意見建議。“我們有好點,沒有大面,有好做法,但不系統。”省政府副秘書長趙國彥説,要認真總結好經驗、好做法,試點探索形成一套標準化管護模式,全面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