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好多啊!1、2、3、4、5……還有兩對母子豚!”日前,在長江江蘇鎮江段和暢洲北汊、焦北灘水域進行江豚數量及分佈情況考察的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科考隊員顏元傑,難耐驚喜、壓低喉嚨提醒著同事。順他手指的方向,大家先後觀測到江豚12群次、38頭次,其中母子豚3對。
地處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的鎮江,10多年前還是另一幅情景:一場中雨過後,城中9條“黑龍”肆無忌憚地直奔長江。時任市政協常委的朱富坤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在市委、市政府徵求“十二五”規劃編制時,直言“問題在水裏,根子在岸上”。2015年編制“十三五”規劃時,市政協又向市委提交了《關於加快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若干建議》,建議鎮江市申報國家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近五年,市政協每年要組織專項視察或開展專題協商,積極推動實施“海綿+治澇/治黑臭”“海綿+棚改”“海綿+城市雙修”等“海綿+”建設模式。如今,鎮江老港池變成美麗的金山湖,穿城而過的古運河及其多條支流已成為四季景觀不同的一條條錦帶,長江鎮江段的幹流水質穩定保持Ⅱ類,主要入江支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以上。
8月,市長徐曙海帶著相關部門負責人,一路檢查沿江化工企業搬遷後的場地整理、生態景觀防護林建設和入江河道沿岸納管截污的情況,他要督辦的是晏培娟委員的《關於推進我市長江大保護的提案》。雖然鎮江2018年就出臺《鎮江市長江岸線資源保護條例》、填補了全國類似地方法規的空白,但該市的整改任務仍然“壓力山大”:中央環保督察14項、省級環保督察65項,長江經濟帶“4+7+7”突出環境問題11項。近兩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相關責任主體自動加壓,按照“一個突出問題、一個整改方案、一個單位牽頭、一抓到底落實”的要求,構建了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立體網”。到今年8月中旬,該市完成了清理整治項目116個、拆除建築物約20萬平方米、騰退岸線約9.8公里、復綠約39.2萬平方米。看到一個個整改現場成效、聽到一串串辛苦換來的數字,晏培娟在提案答覆意見反饋表上認真地寫下了“滿意”二字。在隨後的提案督辦座談會上,市政協主席李國忠表示:“鎮江已經把落實長江大保護的過程,變成凝聚民心、集中民智、發揮民力、改善民生的過程。市政協將繼續為保護母親河多出金點子、搭好民心橋、廣聚正能量。”
在市政協委員、文旅局局長周文娟看來,“看水、游水、戲水”將成為當地旅遊業態發展的新方向,在塑造鎮江旅遊新形象的同時不斷豐富長江大保護“鎮江答卷”的新內涵。而對於59歲的“失水”漁民文桂林來説,除了上繳一條機動漁船連同水口證、船證和網具等得到了20多萬元的補償款,他現在已經是當地一家企業的大船靠泊輔助員,老伴兒也成了當地一家企業食堂員工。他説:“收入也還不錯,再等一年,我就可以每月領‘退休金’了!”
“鎮江擁有江蘇最長的長江岸線,我們要以更強的擔當、更實的舉措、更硬的作風,在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上‘跑起來’,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貢獻鎮江力量。”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