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汕城 廣東汕尾市委書記傾聽政協委員之聲

發佈時間: 2020-11-11 09:37:06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林儀;揭春雁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春風化雨潤汕城——廣東汕尾市委書記傾聽政協委員之聲第二期活動小記

汕尾地處粵東,據説本名“汕美”,在粵語裏“美”和“尾”諧音。近年來,在濃厚的文明城市創建氛圍下,汕尾逐漸形成全民共建“善美之城”的強大合力。近日,汕尾市政協舉辦市委書記傾聽委員之聲第二期活動,聚焦如何提升新時代市民文明素質。

“我們既重視這塊牌子,更重視創建過程。”市委書記張曉強早早就給市政協委員們佈置了“作業”,並在當天來到會議現場傾聽委員們的“真心話”。委員們認為,要提升新時代市民文明素質,需要“硬”“軟”兼施,既要重視文化服務設施的建設和投入,也要從“心”出發,以春風化雨的方式打造文明之城。

“公共文化設施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和首要任務,是展示文化建設成果、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陣地。”市政協委員何曉霧提出,汕尾市公共文化設施較于其他城市還相對滯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文明進程的步伐。

彭偉翔委員接過他的話説,城市文明創建離不開硬體載體的支撐,如圖書館、展示廳、演藝廳、報告廳等,這些在汕尾市很多的中小學校非常缺乏。“師生文明素養的提升,亟須加大學校文明創建硬體建設,這樣文明創建活動的開展才有強有力的物質和設施保障。”

……

對這些建議,張曉強給出擲地有聲的回應:“我們必須要補上這些短板,這些錢,應該出!”

汕尾有著“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美譽,在余海平委員眼中,這些民間藝術蘊含著一座精神文化寶庫。他建議,充分挖掘汕尾“非遺”項目優秀精神內涵,打造“週五有戲”項目,與市民近距離、多頻次互動。還要深入開展精品“非遺”項目下農村、進社區、入學校、進軍營活動,經常性、定時、定點讓“非遺”項目走進旅遊區,打造汕尾城市名片。

李武漢委員對此表示贊同:汕尾漁歌通俗易懂、積極向上、膾炙人口,傳承和傳播好汕尾漁歌,對增進城市文明、提煉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質,大有幫助。“我們要展現地方特色文化,走漁歌文旅融合之路,大力發展漁歌文化相關産業,推動旅遊文化的傳播消費,促進文化産業鏈的形成。”

志願服務是展現一座城市文明風尚的新標誌。市政協委員、汕尾市愛心之旅志願者協會秘書長蔡楚君建議,進一步加大志願服務隊伍、組織、項目建設力度,紮實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建設,使志願者隊伍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推動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的方向提升發展。

目前,在汕尾市實名註冊志願者人數為31萬多,志願服務組織及團體數為3905個。這一數字引起了張曉強的關注,他表示,要大力弘揚為了國家富強與民族復興的“大善”,為了社會進步與事業發展的“中善”,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小善”和遍佈身邊、觸手可及的“微善”,打造汕尾的“善文化”內核和標識,不斷提升新時代市民文明素養。

城市文明素質的提升,在外力的推動下,有可能從“嬗變”提速為“劇變”。在市政協委員楊敏文看來,法制規範就是這個強大的“外力”。與他抱有同樣觀點的還有鐘立釗、黃宇寧委員。他們建議,建立提升文明素質的長效體制機制,出臺相關法律規範,通過“賞與罰”並重的方式,促進文明素質加速提升。

在聽取委員們的建議後,張曉強表示,希望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和作用,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當好實踐者、推動者、示範者。

活動主持人、市政協主席李耿堅説,舉辦“市委書記傾聽委員之聲”活動,是推進新時代協商民主建設的一種積極創新,必將有效推動汕尾市人民政協履職建言工作提質增效,邁上新臺階。市政協要發揮好政協優勢、運用好政協資源,助力汕尾走好高品質發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