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鄉村,不只“看上去很美”

發佈時間: 2020-11-10 09:13:18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包松婭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9日,全國政協十三屆第十四次常委會議舉行分組討論,民建、共青團和經濟界常委、委員們談起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時,針對“三農”領域幾乎都記著這樣一句話,“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

“全面助推美麗鄉村建設,是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和‘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抓手,是暢通國內迴圈的自身需要,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需要。”馬正其常委特別提到,這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需要,畢竟相對貧困將在未來一個時期長期存在,只有通過鄉村振興去逐步解決。

毋庸置疑,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鄉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委員們也實事求是地指出,當前的美麗鄉村建設,有的因為建設規劃的不合理,脫離鄉村的實際情況,使得部分地區的美麗鄉村僅僅是“看起來很美”。

美麗鄉村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的是統籌推進、規劃先行。馬正其認為,鄉村建設與城市不同,不能再走大拆大建動輒推倒重來的老路子,“要富規劃窮建設,只要有一張好的圖紙,十年八年建到底,就一定會有一個真正美麗的鄉村呈現出來。”

董新光常委對“鄉村”也有著特殊的情感,他同樣留意到,過去常常出現的農業現代化,此次五中全會則提出了“農村現代化”的概念。

如何構建農村現代化?董新光的理解是,首先要盤活農村宅基地,構建以人為核心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過去農民進城,有力推動了城鎮化進程,如今農村空心化非常嚴重,我們怎麼能吸引市民進村,進而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一個著力點。”

“要明確支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身份的探索,做到‘能進能出’。”葛紅林常委補充道,因為“身份”問題決定了誰有權承包經營集體土地,誰有權分得土地補償款,誰的宅基地能進行流轉、租賃甚至共建共用。

所以要在推進農村宅基地入市的過程中,設置辦法、明確流程。董新光接過“話頭”繼續説,現在城市養老這麼難,不少老年人看上了鄉村的青山綠水,願意來農村,怎麼“進入”?再説那些已經在城市買房安家多年的農村人口能不能“退出”,只有在制度上進行充分探索實踐,才能為鄉村振興奠定一個堅實基礎。

無論是美麗鄉村建設,還是農村現代化建設,要為建設提供一個持續動力,離不開産業支撐,這是共識。

馬正其不禁想起他在重慶工作期間,一次調研,他驚奇地發現,當地有一個村種出來的蘿蔔就是不一樣,離開這個村,哪怕是鄰村,都種不出這個味道,“所以農業産業發展一定要因地制宜,在此基礎上推廣規模化、品牌化經營,再逐步與觀光旅遊結合起來,鄉村振興就一定能穩步推進。”

鄉村振興、能源安全、經濟指標預期……討論還在繼續,儘管“十四五”時期我國要解決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重點還是在農業農村,隨著“十四五”規劃的落細落實落地,一個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一定會呈現在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