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公佈的預測數據顯示,到“十四五”期末,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3億人。養老服務面臨更大挑戰和考驗。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每一個人都將面對衰老,如何養老不僅是個人問題,更是社會焦點。未來5年乃至15年,養老服務行業將迎來哪些機遇和挑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怎樣更有保障?
“0到3歲的嬰幼兒有專業育嬰師照護,但養老照護人才相對匱乏。其實,老人和小孩在照護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重視養老照護工作,專業化培養照護工作人員,提高全社會養老服務品質。”省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李暉長期從事新生兒醫學研究,她認為,當下,在積極推進“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的同時,城鎮社區首先要完善服務功能,豐富老年人社區生活,讓更多老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貼心服務。
因為父親失能,家人面臨巨大照護壓力,李暉實地考察了多家養老機構,最終仍然選擇了居家養老。“目前,我省養老機構專業化程度還處於中低水準,照護人員業務能力還有待提高。”李暉建議,應進一步完善養老照護專業培訓機制,建立健全職業技能等級制度體系,科學有序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多渠道解決養老照護人才短缺問題。“相比7080的高齡老人,5060人群尚屬活力人群,可以鼓勵其參與‘時間銀行’志願服務,用現在的時間換未來的服務,通過以老助老緩解養老照護壓力。”
“十四五”時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做好養老服務準備的寶貴窗口期。我省統計數據顯示,老齡人口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長,呈現出基數大、增速快、高齡化、空巢化、多元化趨勢,預計本年度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690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比重將超過18%。
省政協委員、民建寶雞市委會主委張南認為,全社會應當充分認識老齡化挑戰的嚴峻性,樹立老齡意識,增強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挑戰的緊迫感和自覺性。他建議,當前,應立足城鄉社區積極發展養老服務業,壯大專業化為老服務隊伍。同時,要大力培育老年用品市場,擴大智慧産品供給,優化服務環境,創新城市規劃設計理念,在城市廣場、公園、醫療、文化等公共基礎設施的佈局構造方面,充分考慮老年人特點和需求,共建共用老年友好型社會,用一點一滴溫馨細節托起幸福“夕陽紅”。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我們每個人能做些什麼?張南認為,當前,要深入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充分挖掘和弘揚孝親敬老、互幫互助等優秀傳統文化,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此外,還可以鼓勵和動員退休老黨員、老幹部、老年知識分子積極參與鄰里糾紛調解、社區管理、志願服務、公益事業,發揮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威望優勢,主動作為、貢獻餘熱,既服務社會建設,又實現老有所為。
11月3日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援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省政協委員、陜西天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利認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推進養老保險體制改革,尤其是進一步做好做實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切實保障失能失智老人的基本生活照護。同時,加快構建全國統一的養老機構服務品質評價體系,加強養老院服務品質監督力度,提升養老服務品質,滿足群眾多元養老服務需求。
“親情照護是無法代替的。因此,我們還應督促家庭成員盡責,倡導老年人互助,連接城鎮社區和農村養老機構、社會組織等服務載體,想老人之所想,供老人之所需。”科技創新引進養老新模式,當前,不少地區加速佈局智慧健康養老項目,陳利就此還建議,要通過科技術革新升級養老産業,打造智慧健康養老産業鏈,面向老年人群提供精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