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協商飛入尋常百姓家

發佈時間: 2020-10-29 09:08:50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林儀;揭春雁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讓協商飛入尋常百姓家——廣東省信宜市村務協商議事會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小記

近日,煥然一新的廣東省信宜市第十一小學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是信宜市村務協商議事會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推進會的參會者。他們邊走邊對這所“高、大、上”的學校發出讚嘆,但誰能想到幾年前它還只是一個“老、破、小”的村鎮學校呢?

這個“華麗變身”得益於文昌社區村務協商議事會的努力。這個由黨員代表、政協委員、經濟能人、德高族尊、傑出鄉賢、海外華僑等組成的議事會,近年來通過“訪民情,聽民聲,順民意”,成了村務決策的“智囊團”。

時間回到2016年,文昌社區協商議事會甫一成立,首先拿文昌小學來“説事”,因為這是當地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學難。議事會協商討論、形成共識後,議事會會長、信宜市政協委員覃安全帶頭捐地捐款,外出鄉賢們紛紛慷慨解囊,共籌集3000多萬元,用以擴建文昌小學,使得該校學生從原本80多人增加到2000多人,並升格為信宜市第十一小學。

文昌社區協商議事會先後對村中的生態文明村建設、亮燈工程、美化工程、清潔工程、和諧安全小區建設等協商議事,收集各類意見建議100多條,解決落實各類問題60多個,議事會成了獻計獻策、參政議政、助力家鄉發展的新平臺。

“能實實在在地參與到村經濟社會發展建設中去,讓我有著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覃安全説。近年來,以文昌社區協商議事會為代表的“板凳會議”“地堂會議”“樹下議事”等在粵西農村蓬勃興起,協商飛入尋常百姓家。

尋求基層群眾“最大公約數”

為了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信宜市在2017年實現了全市400個村(社區)村務協商議事會全覆蓋,2018年又在部分自然村建立村務協商議事會,真正實現政協協商與百姓“面對面”、與民意“零距離”。

“正是由於議事會的多元化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使群眾真正享受到基層社會治理的成果,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信宜市政協主席楊志宇介紹,目前,信宜市404個村務協商議事會共有成員8363名,協助解決各類問題2900多件,籌集資金3.6億多元,助推建成或在建項目2226個。

從積極建設完善村級基建,到樹立文明鄉風;從重塑祠堂文化,到建立鄉村人才振興基金;從打造特色農産業,到發展綠色文化産業……村務協商議事會“協商為民”的宗旨理念正深入人心,基層社會治理也由“政府獨唱”變為“群眾合唱”。

“有事好商量”日漸成為信宜鄉村群眾的口頭禪。在池洞鎮賀垌村,一個總投資逾4.5億元、用地總面積超130畝的環保發電項目坐落該村。但村民初期對項目普遍持反對意見,矛盾一度較為尖銳,經過20余次民主協商議事,村民終於達成共識。目前,項目已順利投入使用。

北界鎮六琶村大三塘自然村是信宜市政協試點、粵西首個自然村一級的村務協商議事會。在村務協商議事會的推動下,大三塘村建成了文化大舞臺、籃球場、休閒健身區、公廁、停車場,並建有綠化景觀帶、河堤庭院路燈、彩色射燈和慈孝文化宣傳墻等,一個山清水秀、和諧美好的大三塘已經初具雛形。

村務協商議事會充分地激發了村民自力更生的創造動力,喚醒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持久的力量。

基層治理的“信宜模式”

在信宜市政協持續推動下,村務協商議事會成了幹群之間的“連心橋”、社會矛盾的“化解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增壓泵”。

廣東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專職副主任賀恒芳多次到信宜調研村務協商議事會工作。他認為,村務協商議事會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有益探索,希望積極探索、總結推廣村務協商議事會在做好解疑增信、理順情緒、凝聚共識工作的方式方法,推動協商民主“飛入尋常百姓家”,實現政協協商與基層治理的“全時銜接”。

8月27日,信宜市村務協商議事會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推進會召開。就在不久前,信宜市委印發《市政協黨組關於村務協商議事會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實施方案》,明確協商對象、拓展協商內容、豐富協商形式、規範協商程式,為探索村務協商議事會助力社會基層治理再添重磅砝碼。

“基層政協更要緊扣基層事務、群眾關注焦點開展精準協商,在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相銜接、與群眾需求相契合、與社會治理相結合上下功夫,把基層社會治理變成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生動實踐。”茂名市政協主席劉芳的總結很到位。

信宜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土瑞則指出,發揮村務協商議事會的民主協商作用、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是一項新的探索、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要真正把協商民主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讓民主協商成為做好群眾工作的一種有效手段、一種工作常態。

信宜村務協商議事會正在用實踐證明:“中國式民主在中國行得通、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