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精神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

發佈時間: 2020-10-28 10:16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黃正平 | 責任編輯: 李晶

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説,“愛國是近代以來我國優秀企業家的光榮傳統。從清末民初的張謇,到抗戰時期的盧作孚、陳嘉庚,再到新中國成立後的榮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也涌現出一大批愛國企業家。”愛國企業家典範是我們國家、民族和歷史上的精神標桿、文化符號、道德楷模,他們身上所體現的優秀企業家精神在新時代值得進一步光大和發揚。

張謇作為近代著名歷史人物,是中國近代“實業救國”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近代民族棉紡織工業的奠基人之一。張謇所留下的文化遺産之一就是歷經百年的企業家精神,這種企業家精神對於當代人來説,就是歷史遺存、精神財富,具有時代價值。在進一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後,我們深刻認識到,在張謇身上全面、生動地演繹了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國際視野等思想特徵和人文特色。

愛國情懷:士負國家之責,必自其鄉里始。資本可以沒有國界,但企業家是有國界的。張謇所處的時代,外敵入侵、政治腐敗、民生凋敝,國破家亡之禍時時籠罩在中國人的心田。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國家富強,有著愛國之心、報國之志的企業家張謇,繼承了儒家“以天下為己任”的優良傳統,以舍我其誰的社會責任感,投身於救國的實踐之中。張謇立足家鄉南通,經營地方自治,一生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使之成為一個“模範縣”。

創新意識:敢為人先,獨力開闢無數新路。張謇作為實業救國和地方事業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敢為天下先,率先躬身實踐,在困境中挑戰風險,用一步步可見的社會革新和進步改變著人們的觀念。他的棉鐵主義、村落主義等思想觀念,皆成為時代潮流的率先引領。

誠信守法:忠信篤敬,持之以誠。現代社會基於契約的誠信,不僅僅是公民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規範,更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準則,也是企業家精神的基石。自幼浸潤于儒家經典的張謇,總是將誠信與企業的信用聯繫起來,他以“忠信篤敬”解釋信用,並對此作了具體解讀:“忠則不貳,信則不欺,篤則不妄,敬則不偷。”張謇非常注重企業信譽,自覺誠實履行契約,即使資金週轉困難,也想方設法加以解決,決不食言。

社會責任:國計雖艱,民生實為國本。張謇通過興實業、辦教育、廣慈善等多種途徑,從生活資源到文教衛體,從普通百姓到弱勢群體等,全方位、多層面致力於民眾生活的改善,展現了其為百姓謀福祉、為社會作貢獻、為政府擔責任的思想,體現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儒家情懷,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篇章。

國際視野:洞明世界大勢,競會五洲文明。“一個人辦一個縣的事情,就要有一個省的眼光,辦一個省的事情就要有全國的眼光,辦一個國家的事情要有世界的眼光。”這是張謇一貫的主張。張謇認識到近代中國已無法閉關自守,提出“世界經濟之潮流噴涌而至,同則存,獨則亡,通則勝,塞則敗”。因此,張謇周圍吸引、集聚了一大批外國友人,除了興辦工貿金融企業及商會、舉行勸業展會活動來培育人們經商的意識外,還創辦商業學校和各種專修班,培養出一批“開門商戰人才”,成為當時具有現代商業精神的領袖人物。

企業家是一個國家和經濟社會的寶貴資源,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和企業文化的靈魂,是實現民族復興的社會支柱和精神支撐。企業家所激發和創造出的巨大力量,推動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離不開、極需要積聚和挖掘企業家精神這一文化寶庫。筆者認為,張謇的企業家人生所彰顯的定力、活力、心力,具有以下三點啟示意義:

一是堅苦自立,增進定力。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自己的事情只能由自己杠,千斤重擔大家挑。張謇立足家鄉、目標高遠,對從事的企業事業矢志不移、堅忍不拔,即使遇到困難,也設法克服,自始至終堅定意志、堅信成功。二是創新圖強,激發活力。改革創新是當代中國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清末民初張謇成就偉業的活力所在。吳良鏞先生指出:張謇“能在那時新與舊、中與西、保守與前進的撞擊中擺脫出來,創造性地走自己的道路。”可以説,沒有創新也就沒有張謇“中國近代第一城”的輝煌業績。三是奮勇拼搏,竭盡心力。我們有必要用今天的眼光,放到當時的歷史場景和條件下,重新審視和全面解讀上兩個世紀之交的張謇,深刻分析、仔細梳理他那一代人在創辦企業、經營企業中的情感與情懷,在用産業行為、經濟力量推動社會變革和進步中的思考與作為,在觀察世界、認知中國中的態度與價值,以汲取精神的營養和文化的力量。張謇雖是舊時代人物,但是有抱負、有理念、有知識,已經擁有嶄新的精神氣象。他特別重視實踐創造,勇立潮頭,敢為人先,是近代史上、復興路上具有開創性的標誌性人物。

一百年過去,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張謇實業救國理想和實踐,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如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不管是對領導幹部而言,還是對廣大企業家來説,讀歷史能夠使人明智,學先賢可以讓我們汲取動力。

(作者係中共江蘇省南通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南通大學張謇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