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發佈時間: 2020-10-28 09:19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李江 | 責任編輯: 李晶

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制度是我們自己的,不是從哪克隆來的,也不是亦步亦趨效倣別人的。對我們來講,愛黨從來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體的、實際的,最終要落實到工作生活各個方面各環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對歷史的學習,強調要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指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要求,為我們學習“四史”指明瞭方向,明確了目標。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我國正在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樣一個重要歷史關頭,我們學習“四史”,就是要引導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族各界人士從黨的光輝歷程和新中國的偉大成就中,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汲取奮進力量,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大優勢也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我們學習“四史”,就是要深刻理解把握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必須衷心擁護,堅決地加以貫徹落實,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進一步增強對黨的熱愛。愛黨首先要深刻認識黨的歷史。學習“四史”,就是要全面了解我們黨建立的歷史偉業。近百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要從黨帶領全國人民創造的這些歷史性成就中,充分認識黨的偉大,堅定對我們黨的熱愛。愛黨還要深刻認識黨在應對重大風險挑戰表現出的非凡領導力。70年前,我們能在極為艱難、一窮二白的條件下取得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最根本的就是因為有黨的堅強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才能萬眾一心、保家衛國、維護世界和平。今年面對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就控制住疫情,恢復了經濟,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成為世界大國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這一切,根本就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我們黨無比強大的領導力、執政力。我們要從學習“四史”中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才能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堅持把愛黨情懷轉化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實際行動。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制度是我們自己的,不是從哪克隆來的,也不是亦步亦趨效倣別人的。對我們來講,愛黨從來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體的、實際的,最終要落實到工作生活各個方面各環節。人民政協是黨領導的統一戰線組織。政協的黨員幹部,不僅要自己熱愛黨、維護黨的形象、遵守黨章黨規、做好黨的工作,切實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政協工作全過程各方面,而且還要引導廣大政協委員,並通過委員帶動界別群眾,熱愛黨、擁護黨,自覺接受黨的全面領導,努力在各自工作中落實好黨的各項決策部署、完成好黨的任務要求。

堅定不移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性成就,體現了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高度統一。我們學習“四史”,就是要增強愛社會主義中國、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自覺。

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學習“四史”,就是要充分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克服千難萬險取得的寶貴成果,一路走來極不容易。它是在新中國7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社會主義,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無比強大的前進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講,深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就非常生動形象地闡明瞭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和必然性。

更加自覺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學習“四史”,還要通過多種形式積極引導廣大委員和各族各界人士,一以貫之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引導他們在事關方向立場、原則是非等根本性問題上,始終清醒、毫不動搖。特別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引導他們保持政治定力,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不斷在思想上、行動上增強“四個自信”。

在學思踐悟中

更好堅守初心擔當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初考察雲南時指出,主題教育有期限,踐行初心無窮期。學習“四史”一直是黨加強理論武裝的重要內容,也是黨員領導幹部的一門必修課。我們學習“四史”,就是要從中汲取豐富滋養和精神力量,進一步堅定信念、錘鍊黨性,更好堅守初心、擔當使命。

注重從歷史中找到直接動力。回顧我們黨成立近百年的風雨征程,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堅守初心、擔當使命,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才能夠披荊斬棘、勇往直前,中國共産黨才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從貧弱走向獨立、再走向富強。可以説,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共産黨人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奮鬥史。學習“四史”,就是要了解掌握黨的歷史、新中國歷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文件、重要人物,從中深刻地感悟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從中找到守初心、擔使命的直接動力,更好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堅守初心使命。無論我們在什麼崗位、在什麼時候、從事什麼工作,都始終牢記黨的宗旨,自覺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爭做新時代合格的共産黨員。

注重從優秀黨員身上找到標桿和榜樣。在黨的歷史上,值得學習和敬仰的優秀黨員有千千萬萬,就是在雲南黨的歷史中,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動人故事和一個個閃光的名字。早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共雲南省委的領導班子成員在1930年全部犧牲,並且沒有一個叛變革命。這充分體現出了共産黨員“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這樣堅定的理想信念。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保山的老書記楊善洲、怒江的老縣長高德榮,幾十年紮根基層,為群眾作貢獻的各種感人事跡,就充分體現出了在和平年代,什麼是共産黨人的初心,什麼是共産黨人的使命。雲南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感人肺腑的動人故事,我們要把這些作為生動的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不斷滋養初心、錘鍊黨性。學習“四史”,就是要了解我們黨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涌現出來的一代又一代優秀黨員和先進模範,了解他們的成長經歷,體會他們的心路歷程,感受他們堅定的黨性修養,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不斷昇華思想境界、提升黨性修養,做信仰堅定、敢於擔當的政協領導幹部。

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

中國共産黨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始終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是最富有責任擔當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學習“四史”,特別是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從中找到人民政協所處的歷史方位、清楚所擔負的使命任務,從中汲取勇於擔當負責的優秀品格,努力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做好政協工作、履行好政協職能、推動政協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深刻認識黨的使命任務需要廣大黨員共同擔當。在學習“四史”中,我們都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黨的每一項使命任務都是由廣大共産黨員來共同承擔的。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一大批黨員挺身而出,承擔起黨的歷史使命。沒有他們的勇於擔當,就沒有長征的勝利,就不能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國,就不能闖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不能取得應對複雜局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戰略成果。我們黨正是靠著一代又一代黨員挺身而出、擔當使命,才能戰勝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自覺擔負起政協工作創新發展的重大責任。在學習“四史”中,我們就是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錨定目標任務,大力強化勇於擔當、敢於負責的精神。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對政協工作的決策部署,聚焦新時代政協的使命任務,大力弘揚實幹精神,主動擔當負責,敢於攻堅克難,始終以奮鬥者的姿態和幹勁,紮實推進專門協商機構建設,不斷深化政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探索,加快數字政協建設,更好履行凝聚共識的重要職能,切實把政協的制度優勢轉化為雲南省邊疆民族地區的治理效能。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政協主席)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