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好商量”激發基層治理新效能

發佈時間: 2020-10-28 10:16:3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黃莉新 | 責任編輯: 李晶

聚焦黨政工作要事、民生改善實事、社會治理難事開展協商,不僅使決策更加科學合理、更加貼近群眾需求,也協助做好了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全國政協對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拓展基層群眾參與政協協商渠道、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效能,提出明確要求。江蘇省政協堅持黨委領導、政府支援、政協搭臺、各方參與、服務群眾的總體思路,全面推進“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取得了助發展、惠民生、聚共識、促和諧的明顯成效,在全省基層打響了“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品牌。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謀劃推動“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建設。中央有部署,基層有需求,群眾有期盼,政協有優勢。江蘇省政協強化頂層設計,先後制定出臺兩個專門文件和協商議事工作規則,牢牢把握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服務群眾、堅持雙向發力、堅持注重實效、堅持因地制宜五項基本原則,指導推動市縣政協在鄉鎮(街道)、園區以及有條件的行政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界別建立“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今年6月,我們召開工作推進會,認真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和省委要求,積極推動“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從全面佈局向提質增效邁進。9月,在全省政協系統聯動開展“有事好商量·民生專題協商議事月”活動,各級各類協商議事室精準選題、深入議題、積極破題,助力補齊民生工作短板,進一步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貼近基層搭建新載體,著力把“有事好商量”送到群眾家門口。堅持融入式、共用式、開放式,在不增加基層負擔基礎上,依託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現有資源建設“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融政協委員工作室、社情民意資訊聯繫點功能于一體,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協商送到農村、社區、企事業單位。截至目前,江蘇省共建立協商議事室19167個,其中鄉鎮、街道建立1261個,覆蓋率達100%;行政村、社區建立15682個,覆蓋率為75%;省級以上園區建立160個,覆蓋率為98%;企事業單位建立561個,界別建立865個。工作中,我們做到四個明確:明確職能責任,“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以協商為主責,以雙向發力為工作主旨,強調將凝聚共識貫穿協商議事全過程,在議題設置、程式安排、成果反映等方面都要體現凝聚共識的要求。明確聯絡機制,建立鄉鎮(街道)政協工作委員會或委員履職小組等聯絡機制,擔任政協委員的黨委(黨工委)副書記兼任政協工委主任或委員履職小組召集人,組織並主持協商議事活動。明確協商主體,既組織政協委員、利益相關方、基層群眾和有關方面代表人士參與,又邀請黨政部門負責同志、專家學者等共同商議。明確協商頻次,鄉鎮(街道)、園區每年一般2~4次,行政村(社區)、企事業單位、界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重大事項列入年度計劃,應急突發或基層迫切需求事項,簡化程式“一事一議”。

注重建立工作新機制,切實提升“有事好商量”質效。按照協商議事工作規則要求,堅持規範程式、依規協商,推動問題在協商中解決、矛盾在協商中化解、人心在協商中凝聚。選好協商議題,採取黨政點題、委員薦題、群眾出題、網格篩題等方式,選擇切口小、針對性強、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議題,報同級黨組織審定後組織實施。開展商前調研,堅持先調研後協商、不深入調研不協商,圍繞議題沉到一線察實情,走進群眾聽民聲,深入交流促真知。組織協商討論,按照審定的議題、規定的協商主體和程式,通過“請進來、走出去、聯起來”等方式開展會場協商、現場協商、工廠協商、農場協商和網路協商,形成會上會下廣納群言、線上線下廣泛討論生動局面。促進成果轉化,建立協商議事成果整理、報送、採納、落實、反饋機制,推動協商議事成果轉化為黨委政府決策、民生實事項目、改進社會治理等方面內容,讓群眾看到協商帶來的變化、享受到協商帶來的實惠。

充分展現政協新作為,有效彰顯“有事好商量”政協特色。各級政協積極“走出去”、努力“沉下去”、深入“融進去”,著力實現以“協”成事、以“商”求同、以“專”提質。一是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優勢。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有豐富的協商經驗、健全的協商機制、靈活的協商方式,可以打造“離群眾很近、與群眾很親”的協商平臺。南京市江寧區政協創新建設“商量書房”,把協商議事室建在園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書房;徐州市沛縣政協探索搭建接邊聯合協商、界別行業協商、地礦聯合協商、園區協商和小微協商五類特色協商平臺,助推基層社會治理效能不斷提升。二是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優勢。政協委員是各界精英,是聯繫群眾、團結各界的重要橋梁紐帶。市縣政協普遍建立委員聯繫群眾機制,將委員按照就近方便原則編入各協商議事室並實現全覆蓋。省政協不僅積極探索建立10個界別協商議事室,同時還將部分省政協委員按照住地或工作單位所在地有序分到市縣政協的協商議事室,鼓勵支援他們參與協商議事。三是發揮聯繫廣泛渠道暢通優勢。組織委員通過走進企業、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聯繫群眾的“三走進一聯繫”活動,為開展協商議事打好基礎。把協商議事與日常履職相結合,對協商過程中群眾反映的全局性情況、苗頭性問題、建設性意見,通過政協提案、社情民意資訊等渠道及時向上反映。去年以來,南通市政協系統利用協商議事平臺,形成265件高品質提案,編報574條有價值的社情民意資訊,幫助解決民生問題4200多項。

通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深深感到,“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契合新時代政協工作新使命,符合市縣政協工作特點,拉近了政協與群眾距離,在基層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和旺盛生命力。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成為黨委政府“好幫手”。聚焦黨政工作要事、民生改善實事、社會治理難事開展協商,不僅使決策更加科學合理、更加貼近群眾需求,也協助做好了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作。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在村莊“雨污分流”管網改造工程建設中,出現阻撓施工的情況,委員們在開展實地調研走訪後,與村民代表召開專題協商會,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調整,及時化解了矛盾糾紛。當地幹部説,“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幫助黨政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發揮了科學決策智囊團、矛盾化解助推器的作用。

關注民生、為民盡責,成為人民群眾“連心橋”。通過搭建“群眾家門口”的協商議事平臺,聚焦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協商議事、支招獻策,有力推動問題解決、矛盾化解,極大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徐州市銅山區張集鎮二陳村組織召開“倡導愛心助農、精準‘把脈’銷售”協商議事會,推動建立愛心助農網路平臺,滯銷的家禽和蔬菜全部銷售一空,及時解決了種植養殖戶的燃眉之急。群眾紛紛點讚:“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讓我們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就在身邊,很貼心很暖心。

建言資政、凝聚共識,成為委員履職“新平臺”。推進“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變“組織委員”為“委員組織”,為委員履職打開了一扇深入基層、融入群眾的履職之門。各級政協委員常態化走進基層、下到一線,直接參與、指導基層協商議事活動,並把協商議事與調研視察、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資訊等緊密結合起來,有效改變了“年委員”的現象。南通如皋市靈活採用“簡易協商”“到府協商”等形式,既有“會場”又有“現場”,協商內容寬領域,協商主體多層次,協商頻次高增加,為委員履職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

江蘇省政協將在全國政協指導和省委領導下,再接再厲、積極作為,進一步豐富完善協商形式,健全質效評價體系,著力做好常態長效、雙向發力“兩篇文章”,提升協商議事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水準,持續擦亮“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江蘇品牌,為探索協商民主新路子、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為推動高品質發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政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