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企業家成了鄉下“農創客”

發佈時間: 2020-10-21 10:10:3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韓冬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城市企業家成了鄉下“農創客”——四川瀘州民建會員獲聘“特聘村主任”助力鄉村振興記

10月15日,記者走進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護家鄉天堂村。一盞盞路燈將鄉村夜空照得透徹明亮,村童的笑鬧聲和大叔大媽們的廣場舞音樂,讓整座山村生機勃勃。往日荒僻小鄉村,今朝“亮麗”新氣象,天堂村緣何發生如此改變?村民龍仕榮一語道破:“都是村裏‘特聘村主任’的‘牽線搭橋’,把我們的幸福生活都給點亮咯。”

今年年初,為解決鄉村振興人才不足、特色産業融合發展不暢、集體經濟發展遭遇瓶頸等問題,瀘州市委組織部積極探索選聘優秀的企業家、社會賢達為“特聘村主任”,瀘州民建會員企業家們積極響應。

今年5月初,來自民建瀘州市江陽區基層委員會的馬芝良翻山越嶺來到天堂村,上任的“第一把火”便是把天堂村的夜空點亮。

“天堂村有著一定的地理優勢,但一直沒有村集體經濟産業。”首戰告捷後,具有創業技能和創業素質的馬芝良又把目光投向了村集體經濟發展。通過多次調研與村兩委商量,馬芝良快速厘清發展思路:利用現代科技對回收的廢舊金屬進行再利用。另外,村裏的一口古井,也被馬芝良“盯”上了:他準備再成立一個飲用水開發公司。據估計,兩個公司創辦成功後,可為村裏解決用工100余人。

納溪區豐樂鎮皂角村“特聘村主任”、民建納溪區基層委員會會員趙建平來到皂角村後曾許下諾言:“要用自己的創業資源幫助家鄉群眾,讓鄉親們生活得更好。”

他主動和村委會座談,和大家一起明確了新的發展思路:以“村集體組織+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村集體經濟。幾個月來,皂角村打造了200畝高標準農田;成立了生態農業公司,發展紅米水稻種植、稻田養魚;引導村民興辦“餐飲+休閒娛樂”的農家樂……

農業興旺,既富了村集體,也富了農民群眾。目前,皂角村每畝農田年收益達到3000元以上,“再加上興辦農家樂後的餐、娛、購等收益,農戶收入還能大幅增加。”趙建平掰著手指頭算起了村民收入賬,曬得黝黑的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有著瀘州建工集團董事、瀘州市建築業協會秘書長、瀘州城鄉建設職業培訓學校校長等多個頭銜的民建會員張勇,一直關心關注著扶貧事業和新農村建設及振興發展。今年年初,張勇自告奮勇回了家鄉———瀘縣雲錦鎮馮石村。

馮石村曾是省級貧困村,去年在各方努力下實現了整村脫貧。但張勇深知,如果只是單純的農業生産,沒有後續的産業支撐,僅靠上級黨委、政府和外界的扶助,老百姓仍然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

靠著自己在建築業方面長期積累的豐富經驗,張勇決定在馮石村大力發展建築勞務産業,並把培訓課堂搬到農民家門口,零距離、免費為村民培訓建築勞務專業知識,讓大家習得一技之長,幫助其從“體能型”向“技術型”工人轉變,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同時,他還聯合村集體組織組建建築勞務公司,引導、扶持培訓合格、且有創業熱情的學員參與建築勞務公司的組建和管理。通過勞務輸出,帶動更多就業,讓村民實現持續增收,村集體收入穩定增長。

自開展選聘鄉村振興“特聘村主任”試點工作以來,一群城市裏善經營的企業家,成了鄉下“農創客”;一批懂技術的管理者,成了壩壩頭的“田秀才”,他們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裏創業創新,大有作為,煥發出鄉村振興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