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機遇推動勢能轉動能——安徽省政協“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助推鄉村産業振興”專題協商會綜述

發佈時間: 2020-10-19 18:09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

  鄉村振興,産業振興是基礎;産業要振興,龍頭企業是重點。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産業化、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到底還有哪些短板,努力方向何在?政協組織和委員們一直關注。

  9月25日,安徽省政協召開月度專題協商會,圍繞“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助推鄉村産業振興”建言獻策。副省長張曙光攜17家省直單位與委員們共商全省鄉村振興之路。

  “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把握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把國家大戰略轉化為鄉村産業發展大機遇,推動鄉村振興的勢能轉化為産業突破的新動能。”省政協主席張昌爾在會上表示。

  乘勢而上

  一直以來,安徽都在為“實現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而不懈努力。2020年初,“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助推鄉村産業振興”被列入安徽省委和省政府、省政協共同制定的年度重點協商計劃。

  受今年疫情和汛情的疊加影響,龍頭企業受到較大衝擊。但危中育機,在委員們的調研中,龍頭企業于目前加快發展的路徑也逐漸顯現。

  這路徑的第一關鍵詞就是:機遇。

  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肖超英在作主題發言時表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為安徽農業産業化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調研顯示,2018年安徽省外銷中30%左右的優質糧油初加工産品、60%畜禽産品、90%蔬菜和50%以上的茶葉等銷往滬蘇浙地區,以農副産品為原料的加工食品銷售額更是高達3000億元。安徽省綠色農産品已成為滬蘇浙地區市民“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省政協委員施廣勇看來,應以一體化建設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為抓手,積極推動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華回應:下一步將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詞,一方面立足資源優勢“選鏈”,培育龍頭企業“強鏈”,促進産業融合“補鏈”,深度融入滬蘇浙産業鏈分工;同時發揮聯盟平臺作用,吸引更多優秀企業加入,推動長三角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交流互動。

  王華同時介紹,省政府已出臺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實施意見,啟動實施“158”行動計劃。“去年我廳牽頭髮起成立了聯盟組織,今年我廳與滬蘇浙地區又簽訂了4份框架協議、25個合作項目,總金額69億元。”

  做好“融合”大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與會者共同認為,要做好“融合”這篇文章,還要抓好三個方面:産業鏈要融合,理念要融合,利益要融合。

  但調研顯示,當前安徽全省鄉村産業融合還不夠緊密,産業間分割明顯,産業鏈短等問題比較突出。

  “要探索龍頭企業促進鄉村産業振興發展路徑,加快建設現代鄉村産業體系。”趙馨群委員建議,引導支援龍頭企業開展全程標準化生産示範,支援龍頭企業加快5G、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的示範應用,推動綠色技術就地試驗推廣,促進傳統種養業轉型升級,構建鄉村現代種養業體系;同時大力發展産地加工和産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業,促進農産品加工物流業向鄉村延伸拓展,構建現代鄉村工業體系;還要開展業態創新和模式創新,推動農業與文旅、康養、文創等現代服務業交叉融合,形成“農業+”多業態的發展態勢,加快構建鄉村現代服務業體系。

  國務院剛剛印發的《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探索實施有關支援政策,推廣使用聚乳酸等可降解塑膠製品。”對此,企業代表、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昌露認為,可依託龍頭企業集團,規劃聚乳酸下游産業發展集群,發展規模適中的中小企業,帶動更多百姓就業。

  企業代表、三隻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殷翔建議,發揮長三角地區人才富集、科技水準高、製造業發達、産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和市場潛力大等優勢,促進産學研用融合發展。鼓勵農産品加工企業加強電商模式的探索,借助用戶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提高農産品市場適應能力和産品附加值。

  關於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省農業農村廳同樣給予回應。王華介紹,今年安徽省新增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3個、總數達7個;新增省級特色農産品優勢區22個,總數達43個。同時,將深入實施農産品加工業“五個一批”工程,推動優勢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優勢區域集聚,打造一批産值超300億元、500億元農産品加工強縣。此外,還將線上、線下齊發力,拓寬農産品銷售渠道,今年全省農村産品網路交易額力爭達800億元以上,增長50%。

  創新引領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安徽最靚的名片。龍頭企業作為農業産業化主力軍,其核心競爭力也在於科技創新。

  周可金委員表示,要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完善産業技術體系隊伍。“首先要加大政府投入,其次加大企業研發投入,三是拓寬多元化投資渠道。”他建議,建立投入增長長效機制,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投入在全省的份額,支援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補全産業後端人才短板,扶持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同時建立企業科技投入長效機制,省重點龍頭企業應按照不低於當年銷售收入3至5個百分點提取專項經費,用於人才引進、科技研發等。

  體制機制的創新也同樣重要。企業代表、安徽聯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甘啟斌結合企業實際,建議重點培育縣域“航母型”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加大對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創新發展的支援補貼力度,把職能部門扶持政策落實情況納入剛性考核範圍,把支農惠農貸款作為剛性指標納入金融部門年度考核範圍。

  對於委員們的建議,省農業農村廳表示,將一手抓扶持,增強創新能力;一手抓引導,推動聯合合作。“力爭到2021年,全省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科研投入由15億元增加到25億元;同時組織引導涉農相關部門,加快形成跨部門、跨領域、跨單位、跨學科的政産學研聯合協作機制,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成果轉化應用。”

  省科技廳也表示,將在引導加大研發投入、支援開展科技攻關、強化平臺載體建設、落實獎補政策措施等方面,強化支援推動龍頭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提高技術水準。

  打造“皖美農品”

  構建鄉村産業品質體系、品牌體系,是實現鄉村産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構建鄉村現代産業體系的重要環節。

  事實上,安徽並不缺少優質農産品,但標準化程度不足,品牌價值較低。以茶葉為例,在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19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榜上,作為茶葉大省的安徽,上榜的“六安瓜片”和“滁州滁菊”僅為33.96億元和13.57億元,與外省差距較大。

  “知名農産品品牌少且不強,農業標準化生産水準不高,農産品行銷手段創新不足,農産品品牌扶持政策分散且力度偏小。”諶偉委員建議,建立健全優質農産品産地體系,打好“優勢牌”;建立健全品牌農産品標準體系,打好“品質牌”;建立健全農産品品牌推廣體系,打好“行銷牌”;建立健全政策扶持體系,打好“政策牌”。

  “2019年,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標’農産品7262個,居全國第6位;涉農中國馳名商標總數116件,佔全省馳名商標總數的36%。”省農業農村廳在回應中表示,下一步,將以品牌建設為引領,打造“皖美農品”。具體而言,就是把優質“産出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積極培育“三品一標”農産品,今年新增1000個;把安全“管出來”:建立健全農産品品質安全“紅榜”和“黑名單”制度,推進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今年實現農産品追溯的經營主體新增1000個;把品牌“樹起來”:繼續遴選10個本土龍頭企業品牌,大力開展“安徽農産品·安心好産品”宣傳,並於今年重點培育50個農産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