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扶志 扶智先通語

發佈時間: 2020-10-19 09:54:55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呂金平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扶貧先扶志扶智先通語--人民政協報

扶貧先扶志扶智先通語——雲南省政協委員助力普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小記

“今天價格很優惠,大家一定不要錯過。”不久前,在一場由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政府聯合相關單位開展的農産品消費扶貧直播帶貨活動中,省政協委員鬱伍林和四位少數民族代表擔當“帶貨主播”,操著流利的普通話,向網友們推銷起了本地的優質農特産品,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

鬱伍林是土生土長的怒族人,出生在福貢縣匹河怒族鄉,那裏屬於中國最貧困的“三區三州”範圍。半個世紀以來,在國家各項扶貧措施和社會各單位、各界群眾的傾力幫扶下,鬱伍林的家鄉及怒江深山峽谷裏的怒族、傈僳族、獨龍族、普米族等民族群眾一步跨千年,進入了新時代。

電線、網路、交通道路網等基礎設施打破了怒江“直過民族”群眾與外界的地理空間阻隔,但在與外界交流中他們卻發現,還有一道無形的阻隔:不會説也聽不懂普通話。

住滇全國政協委員、怒江州副州長丁秀花介紹,怒江是全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共有22個少數民族49.5萬人口,佔總人口的93.6%,是全國民族族別和人口較少民族最多的民族自治州,也是全國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2018年以前,全州每人平均受教育年限僅為7.6年,有40%以上的農村群眾不識字,不會講普通話,人口素質制約性較強,成為全州少數民族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大障礙。

鬱伍林對此也深有同感,“如果不會説大家都聽得懂的話,如何把家鄉的寶貝推銷出去,轉換成經濟價值,實現脫貧致富呢?”

雲南集邊疆、民族、貧困、山區“四位一體”,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實施了“直過民族”脫貧攻堅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推廣工程。隨後,聯合中國移動開展語言扶貧App推廣應用工作、發揮好中小學校推廣普及工作主陣地作用、創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積極推動普通話培訓進寨入村……系列特色鮮明的推普工作措施在怒江州深入實施。

“2016年至2019年,怒江州共完成了113個‘普及普通話示範村’創建和4萬餘名‘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青壯年勞動力普通話培訓,全州569所各級各類學校實現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全覆蓋。”丁秀花介紹道。

通過普通話的普及推廣運用,怒江州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群眾學會了普通話,可以順暢地通過網路、電話等形式,與外界分享交流,展示家鄉的美麗和資源,也因此創造了財富,過上了好日子。

普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也成了雲南各級政協助推脫貧攻堅的一個抓手。近年來,普洱市政協通過調研、視察等形式,助力全市推普工作的開展;瑞麗市政協策劃了系列特色活動,為全市推普工作的開展營造了良好氛圍;祥雲縣政協在掛鉤幫扶東山彝族鄉小莊子村期間,積極開展推廣普通話結對幫扶活動,將妙姑小學與“直過民族”地區的小莊子小學結為“對子”,幫助“直過民族”地區學生和不通普通話人群掌握國家通用語言,補齊鄉村普及普通話“短板”;巧家縣政協以國家“三類城市”語言文字規範達標工作為契機,開展了系列推普活動,輻射帶動農村群眾普通話的普及……

從小在布朗族村寨里長大的住滇全國政協委員張敏,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動臘縣職業高級中學的語文教師,也是一名普通話測試員。張敏深知推廣普通話對於“直過民族”脫貧攻堅的重要性。多年來,她常常利用假期,走村串寨,致力於民族地區通用語言推廣。“扶貧先扶志,扶智先通語”,張敏建議,由政府部門牽頭、語委主抓、各級有關部門加強聯動協作,建立“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將相關工作落實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形成全社會推普的合力。設立推普專項工作經費,並根據地區劃分不同的培訓經費標準,經費適當向山高路遠、交通不便的地區傾斜。將邊疆民族地區教師雙語教學能力提升、幼兒普通話推廣學習納入國家財政保障範圍。建立統一開放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平臺,免費向公民開放,提升全民通用語言文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