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權益保障機制 切實關愛“外賣小哥”和外賣行業 | 建言中國084

發佈時間: 2020-10-19 09:0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加速,各領域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外賣業便是其中之一。然而,配送時間被壓縮、外賣騎手疲於奔命、交通事故隨之頻發使得社會各界對該群體勞動權益的關注與討論也日益增加。輿論壓力之下,也有外賣平臺隨後發表聲明稱,將優化系統,保障騎手安全行駛的時間。快速方便的服務要以安全為前提,在兼顧交通安全的同時,特別關注到騎手的安全和整個行業的效率問題。為此,臺盟中央建議,暢通外賣行業的勞動保障服務綠色通道、將外賣配送員納入當地工傷保險覆蓋範圍、支援商業和網際網路保險公司開設外賣行業專業險種,將關愛“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落到實處。

提案原文:

臺盟中央:關於加大外賣配送員權益保障 維護“城市守護者”合法權益的建議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外賣騎手不懼不休,為醫護人員和城市居民提供餐飲、日用品和醫藥配送,有效降低了出門聚集交叉感染的風險,被媒體和網友讚譽“社區採購員”、“城市守護者”。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兩年在元旦賀詞中慰問快遞和外賣小哥,稱他們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外賣騎手也作為新時代新職業的代表亮相了國慶70週年閱兵的群眾遊行方隊。

作為實現線上與線下、商戶到平臺再到消費者的橋梁,外賣配送網路和外賣騎手群體正在成為城市生活的“新基礎設施”。正是由於他們的辛勤努力,在近5年間,外賣行業佔全國餐飲業總收入的比重從0.4%提升至13.5%,覆蓋了包括餐飲、商超、生鮮等城市生活日常需求的主要場景。外賣行業的發展,有效激發了本地數字消費活力,催生了“夜經濟”、“宅經濟”等年輕消費業態,同時拓寬了“小店經濟”的生存土壤。

我們了解到,作為一個擁有300-400萬勞動者的群體,外賣騎手70%以上來自於縣域和農村,受教育程度不高,在社會體系中主要面臨四方面的困難:

一是勞動和社會保障機制不完善,參保意願不強烈。外賣騎手群體普遍存在流動性大、組織性弱、勞動權益被侵害等問題。此外,這些騎手還存在與用工單位關係複雜、不簽訂勞動合同不繳社保的情況,原因也多種多樣。例如,部分騎手已在當地加入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因此更傾向於取得更多的現金報酬以支付房租、子女教育和生活等費用,導致騎手主動參加社會保險的意願並不強烈。

二是職業形象的社會認同度尚不高,普遍缺乏正面宣傳和社會關愛。由於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媒體亦曾報道過個別外賣配送員不講衛生、故意污染對外賣食品,還有泄漏個人資訊安全問題,引起社會民眾的警惕和反感。相比較,正面宣傳少,沒有社會認可的行業模範。

三是勞動強度大,勞動保障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夜間和極端天氣工作條件艱苦。對外賣平臺和騎手而言,正是夜深、雨大時,天冷或天熱時,才是他們接收訂單的“黃金段”。外賣騎手必須忍受配送過程中的艱辛、克服配送過程的困難,甚至配送過程中的偶發事故等風險。“只要手裏有單,哪還顧得上是天晴還是下雨,有人説我們是風雨中的騎行者,其實我們只是為了讓家人少受一些風雨。”一位送餐員這樣説到。

為此,建議:

一是在廉租房等城市住房政策中,充分考慮包括外賣騎手等靈活就業群體的需要;對於主動給外賣騎手解決住宿問題的企業給予適當政策補貼。

二是暢通外賣行業的勞動保障服務綠色通道,特別是推動將外賣騎手群體納入當地工傷保險覆蓋範圍,凡是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當事雙方無爭議的外賣工傷認定案件,人社部門給予“快認快結”處理。

三是支援商業和網際網路保險公司開設外賣行業專業險種。在政策層面,突破原有社保體系模式,創新參保方式,允許用工者或者從業者需要單獨投保工傷保險,或者在社會保險體系外投保人身意外險(或僱主責任險,解決騎手自身傷亡問題),以及為騎手定制的職業責任險(解決騎手致第三人傷亡問題)。或者借鑒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以營運電動車為抓手,要求投保營運電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以此來保障騎手在送餐過程中造成的自傷和他傷都有保險賠償的介入,維護社會的穩定。

四是推動組織開展各類暖心事跡宣傳、最美外賣員評選等形式的活動,宣傳樹立行業模範人物,做好外賣小哥的心理關愛。同時,推動將“外賣騎手”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等,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