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南昌,秋高氣爽。家住欣嘉苑小區的老李下午3:00準時來到小區室外健身場,和鄰居一邊聊天一邊鍛鍊。不遠處,他的兒子小李正相約進行一場籃球比賽。“以前想鍛鍊沒場所,想交流不認識。正是通過議事室協商,在小區修建了籃球場及多種健身器材,解決了鍛鍊問題,還暢通了交流渠道。”老李對前不久建立的協商議事室讚不絕口。
老李所説的議事室,是南昌眾多的基層民主協商平臺之一。今年7月,南昌市政協遵照習近平總書記“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會商量”重要講話精神,制定出臺《關於開展基層民主協商“三有”活動的指導意見》,市委批轉下發後,得到全市各級黨委、政府、政協的積極響應,一幅由政協主導的基層民主協商畫卷在古老英雄城徐徐展開。
好商量就要有好平臺
2020年,南昌將對247個老舊小區改造,涉及10萬戶32萬居民。大到路網提升,小到樓道整治,無不與群眾息息相關。改什麼、怎麼改?
“好事沒辦好,群眾不認賬,大多是資訊不暢通造成的。開展‘三有’活動,就是要解決資訊暢通的問題,有事大家坐在一起,開個圓桌會,平等協商,把話説開,講明道理,形成共識。”5月,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崗位履新市政協主席的劉家富,把目光聚焦到協商這個主責主業,“最重要的是建立協商平臺,讓群眾既有地方協商、更方便參與”。
實踐證明,協商平臺從建立之初,就迅速成為南昌各基層部門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金鑰匙”,深受群眾歡迎。
“改造工程什麼時候開工,什麼時候完成。”“以前雨水管是鑄鐵的,已經生銹堵塞,應全部更換。”……近日在鐵六社區協商議事室,26名居民代表、政協委員與有關部門同志就社區改造方案協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提出看法。
“改造倡議書是我們寫的,方案是我們一起商量的,就連效果圖上的一棵樹一盆花都是我們看過才決定的。”章文忠大爺無比自豪。像這樣,通過協商解決民生“小事”,在南昌各鄉鎮村、街道社區已成常態。
“東陽鎮‘有事來説’平臺收集群眾説事176件,上議事會66件,實施辦結57件,正在推進的9件;不上議事會的110件,均向村民解釋到位。”安義縣政協主席黃小平介紹説,安義縣東陽鎮在鎮裏設立“有事來説”協商議事中心,11個行政村設立工作站,128個自然村設立工作點,實現鎮村組三級全覆蓋。
至今,南昌已建立“民意懇談會”“民間智囊月會”等協商平臺560多個,開展協商活動1170場次,協商平臺正成為全市人民實現自我管理的重要載體。
多商量必須有好機制
“協商什麼”“誰來協商”“怎麼協商”,是實現多商量的現實問題,直接關係到“三有”活動效果。
對此,南昌市政協只提原則性要求,未作具體規定。“各地情況、各類問題千差萬別,應視情而定。但只要涉及群眾利益的,必須協商。”劉家富説。
靈活的機制,激發了各縣區政協的創造性,呈現協商內容、形式、主體多樣化的良好態勢。
青山湖區政協堅持邊探索邊總結,提出“五議五不議”,要求凡涉及公共矛盾、公共秩序管理、公共設施建設、屬於黨組織社區(村)管理許可權內的其他重大事務,都應在協商平臺商議。
“堅持‘一事一案,因事制宜’。圍繞老舊小區改造問題,採取‘會場+現場’形式,進樓道、進住戶家。針對居民反映的小區‘樹太高,擋風水,有隱患’問題,邀請區園林辦講政策,邀請常務協商員講國學,效果明顯。”西湖區政協主席唐于祿介紹。
體苑社區36棟1單元加裝電梯呼聲強烈,東湖區政協委員就把業委會、電梯公司和房屋安全鑒定公司同志組織起來協商。“我們從收集議題、篩選議題、擬定計劃、達成共識、督促實施五個方面制定協商流程,委員全程參與。”區政協主席王瑋總結説。
為推進“三有”活動有序開展,安義縣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分別指導1-2個鄉鎮,專委會與鄉鎮一對一挂點,委員與村一一對接。同時,建立“一季一評”“一季一獎懲”考核制度。
據悉,南昌各縣區已相繼成立黨委主要領導任組長、政協主席具體負責的“三有”活動領導小組,以機構機制的有力保障,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支援,政協搭臺、基層有為,各方參與、服務群眾”良好格局。
會商量根本在於好點子
“請宋鈾副市長專題研究部署,在全市開展一次大規模‘梳辮子’之後,從根本上解決‘蛛網’現象。電力、移動、聯通、電信、廣電等業主單位要擔起責任,積極作為,共同打好攻堅戰。”9月30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曉軍在《規範“三線”,避免城市“蛛網”現象》社情民意上作出批示。
這份社情民意,是九三學社南昌市委會協商調研形成的。
“會不會商量,根本在於有沒有好點子。要注重發揮專委會、界別和委員智力優勢,提出高品質意見建議。”劉家富態度十分明確。
按照“就近、自主”原則,市政協將近2000名市、縣區委員下沉至鄉鎮街道,依託社區村政協工作聯絡站,組織、承擔和參與協商議事。
委員們在協商中,不但注重推動現場解決具體問題,還主動收集群眾反映強烈的共性問題,通過深層次調研向黨委、政府建言。青雲譜區是老工業基地,隨著企業的轉型升級,工人難以適應現代化生産需求。對此,區政協委員調研形成開展高品質職業技能培訓協商建議,區政府據此制定12項措施,投入培訓資金1439萬元。
這是南昌市“三有”活動成果的一個縮影。
目前,南昌市各級政協既抓協商過程,更重視協商建議轉化,一批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協商的“金點子”中悄然化解,為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協商”連接“大民生”,“三有”活動正打開南昌人民的“幸福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