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幾十幾道灣上有幾十幾隻船哎?”
“郎在對門哎,唱山歌哎,姐在房中哎,織綾羅喂。”
……
9月28日,陜西省政協圍繞“推動我省地方音樂傳承與保護規劃的制定”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會議正至半酣之時,作為主持人,省政協副主席劉寬忍提議:“既然我們今天説的是地方音樂,就要有些切身的體會。請杜朋朋和彭光琴兩位同志給大家清唱兩首陜西民歌,大家感受一下。”
緊接著,省政協委員、陜西省陜北民歌研究會理事杜朋朋站起身走到會議室中間,聲情並茂地演唱了一曲《黃河船夫曲》;陜南民歌傳承人彭光琴演唱了一曲《郎在對門唱山歌》。激昂高亢的陜北民歌與悠揚細膩的陜南民歌依次響起,贏得了會場熱烈的掌聲。此次參會,兩位歌唱家不僅帶來了動聽的歌聲,還帶來了對陜西地方音樂傳承和保護的思考與建議。
“許多散落民間的曲目資料是十分珍貴的,不加以保護就會消失。”杜朋朋建議,趁部分老藝術家健在,有組織地用文字、音頻、視頻等形式將他們記憶中的民歌資源保存下來,為地方音樂傳承發展保留“基因”。
“我希望讓更多的人認識陜南民歌、了解陜南民歌,支援陜南民歌發展。”彭光琴呼籲,成立以發掘、傳承、保護、創作、推廣等為一體的陜南民歌傳承與發展中心,深入持久地開展陜南民歌包裝、傳播與提升工作,將其打造成陜南民歌的“大本營”。
陜西的地方音樂種類豐富、影響深遠。陜北民歌、陜南民歌屢次登上國內外重要舞臺;陜北腰鼓、華陰老腔等也在全國範圍內彰顯了陜西深厚的文化底蘊;大量融匯地方特色的紅色音樂更是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鮮亮的色彩。
本次座談會前,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就此問題開展了深入調研。“通過調研和梳理我們了解到,陜西地方音樂歷史久遠、題材豐富、傳播廣泛,僅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就公佈了六批,國家級民間音樂有40項。”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劉玉明介紹道。
陜西地方音樂傳承與保護的問題到底在哪?
劉玉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主要緣于缺乏專門規劃的指導。
對此,陜西省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鄧萌表示認同。她説,“由於缺乏具有戰略性、長期性、科學性、合理性的整體規劃,這些年陜西地方音樂在創作、表演、研究以及影響力上,總體處於下滑趨勢,錯失了許多發展機遇,遭遇困境。”
“傳承是目的,保護是根本,沒有保護就談不到傳承,更沒有發展的基礎。”省政協委員、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尚飛林表示,“保護傳承需要人才,需要一大批熱愛並擅長民間藝術事業的人。人才制度應該更靈活一些,營造有利於人才成長的氛圍。”
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原主席雷達希望將未曾收集整理和整理不全的樂種作為傳承、保護重點,對未錄入原收錄計劃的正式錄入;對過去很少有人收集整理的,予以廣泛收集保護。
“傳承人培養應從娃娃抓起。”省政協委員、漢中市政協副主席吳巧玲建議,非遺保護傳承單位應組織影響力較大的傳承人深入中小學校開展陜南民歌教唱活動,從中發現優秀苗子進行重點培養,壯大傳承人隊伍,改變陜南民歌傳承人隊伍後繼乏人的局面。
對於委員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與會的副省長徐啟方回應道,接下來省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切實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統籌謀劃好地方音樂傳承保護規劃和文旅工作“十四五”規劃編制,加強對地方音樂傳承保護的科學謀劃和有效指導。同時,省級相關部門要聚焦傳承保護中的難點堵點問題,深入調查研究,力爭在政策支援上、資金保障上提供支撐。(記者 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