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村美起來——廣東省政協持續建言提升農村“顏值”記事

發佈時間: 2020-10-12 09:01:58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林儀 揭春雁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怎樣讓廣東的農村更美麗?”這個問題已經纏繞在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心頭多年,也在省政協的協商議題中多次出現。9月28至29日,廣東省政協常委會會議召開,討論的焦點是農房管控和農村風貌提升。

  舊題新解

  “這是個老話題,也是‘老大難’問題,是需要久久為功的議題。”為期兩天的省政協常委會會議上,委員討論提出,要改善廣東農村面貌需要形成更大的力量,凝聚更廣泛的共識,採取更有力的舉措。

  今年,廣東省出臺《關於全面推進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等指導性文件,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提出具體工作要求。9月中旬,廣東省召開了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現場推進會。省政協將“全面推進我省農房管控和風貌提升”作為常委會議政專題恰逢其時。

  6月以來,省政協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帶隊,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牽頭,聯合省政協農業農村委和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在省內組織了深入調研。調研組還到安徽、山西省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在廣東“數字政協”平臺開展專題網路議政,廣泛聽取意見建議,並結合專題研討、問卷調查分析,集思廣益,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

  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淩鋒在調研時認為,有些地方和部門一直沒能解決好“誰能建、在哪建、建什麼樣、誰去管、怎麼管”等基本問題,致使農房佈局雜亂無章、村居風貌嶺南特色丟失,“有新房沒新村、有新村沒新貌、有新貌沒特色”的老大難問題依然存在。

  對此,調研組建議,要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落實《指導意見》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儘快完善工作體制機制,全面加強指導、統籌和協同;突出規劃管控引領,不斷優化鄉村空間格局;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解決農房處置存量難題;規範新增農房建設,堅決遏止亂佔耕地和搶建亂建突出問題;彰顯嶺南特色風貌,大力提升廣東省農村顏值;激發村民自治活力,共建共治共用美麗家園。

  “市長”和“市場”兩手抓

  廣東雖然是經濟大省,但城鄉發展不平衡是其最大的短板,“城中村”和“空心村”問題並存。

  調研組發現,珠三角農村住房租賃市場大,農民爭建、搶建住宅成風,“城中村”裏“握手樓”“高樓”林立。而粵東西北農村人口大量流出,“人地分離”“空心化”嚴重。調研報告建議,要分類施策。珠三角地區應以“城中村”改造為抓手,推進城市更新加速,條件成熟地區探索將農村集體用地轉為城市建設用地,整體融入城市建設與發展。粵東西北地區應引導適度集聚,鼓勵農戶統規統建、統規聯建或統規自建。

  “一定要差異化政策,‘一刀切’不利於解決問題。”省政協常委王理宗的觀點得到贊同。委員們提出,農房管控並不是要千村一面,而是要“內外兼修”,彰顯嶺南特色風貌。

  2018年,廣東省政協曾圍繞“農村建築形態如何體現嶺南特色”專題,聯合高校建築團隊開展調研,為村民建房提供樣板和思路。還組織專業隊伍送專家、送技術下鄉,受到了基層的幹部和鄉親們的歡迎。

  省政協常委、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倪陽在調研時發現,由於當前鄉村的建造設計缺乏規範,大家只能拿城市設計的規範去套,很多時候是不合理的,而且難以成功驗收,勞民傷財。他建議儘快出臺鄉村設計的相關規範規則,讓優秀的設計能真正落地。

  省政協調研報告也建議,牢固樹立規劃先行和“規劃即法”的理念,嚴格執行鄉村規劃建設許可制度,以實用性村莊規劃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有了規劃,但落不了地怎麼辦?“必須有法可依,然後有執行的機構、監管的機制。”省政協常委楊道匡、孫平提出,加快出臺地方性法規,為政府部門開展工作提供抓手。

  省政協常委陳偉東來自企業,也曾參與過不少扶貧項目。他認為,要實現農房管控和風貌提升,既要靠“市長”,也要靠“市場”。“市長”就是將其作為“一把手”工程,提高思想認識,從政策、投入、監管等方面採取有力措施。“市場”就是引入市場力量,實現産業興旺。

  “推進農房管控和風貌提升是一項涉及面廣、影響力大、任務繁重的系統工程。”王榮提出,要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房管控和風貌提升等議題協商議政,強化督導落實。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情況為重點,持續開展跟蹤監督,助力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通過委員工作室、村務協商議事會等基層協商平臺,更好地集民智、匯民力、暖民心,合力打造新時代廣東鄉村新風貌。(記者 林儀 揭春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