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黃河情】對話河長劉宛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在洛陽落地生根

發佈時間: 2020-10-10 11:0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中國網北京10月10日訊(記者 江虹霖 宋柏霖)黃河落天,潤澤河洛;千年古都,洛水之陽。位於大河之濱的洛陽,是黃河流域的重要節點城市。在長達1000多年的建都史上,黃河成就了洛陽的富饒瑰麗,也饋贈了極為豐富的文化寶藏。新時代,洛陽會如何繼續書寫精彩的黃河故事?《對話黃河河長》欄目專訪河南省洛陽市市長、洛陽市總河長劉宛康。劉宛康表示,洛陽正以“生態保護為先、確保安瀾為底、統籌治理為要、傳承文化為魂、高品質發展為本”,加快建設“生態河”“平安河”“生命河”“文脈河”“幸福河”,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在洛陽落地生根提供堅實支撐。


中國網記者:洛陽市是如何確保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落地見效的?

劉宛康:我們堅持生態保護為先,加快建設“生態河”。大力實施濕地生態恢復工程,積極創建國際濕地城市,持續推進黃河生態廊道建設,深化拓展全域水體綜合治理,加快實現“水清”“岸綠”,黃河濕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市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7%左右,地表水環境品質排名全省第一。

堅持確保安瀾為底,加快建設“平安河”。堅持“調、治”結合,充分發揮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關鍵性作用,健全防汛應急體系,同步抓好黃河河道和灘區綜合治理,持續開展“清四亂”,年均沉降泥沙1.6億噸,確保行洪安全。以創新實施河長制為保障,探索形成以黨政河長為主體,司法、企業、民間河長為補充的“1+3”河長制工作體系和“河長+檢察長+警長”聯動工作機制,推動河長制從“有名有實”走向“有力有為”。

堅持統籌治理為要,加快建設“生命河”。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突出“節、用”並重,加快推進引黃工程建設,提高蓄水和水資源調配能力,持續推廣高效節水農業、工業節水技改和水資源綜合利用,不斷提升用水效益。完成引黃入洛等引水補源工程12項,年引水量20.1億立方米,節水灌溉面積穩定在103.5萬畝,再生水回用率達30%。

堅持傳承文化為魂,加快建設“文脈河”。堅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與生態保護治理相結合,靠規劃管控保護固態、用載體節會傳承活態、促文旅融合發展業態,突出“中華源·黃河魂”主題,著力打造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核心區和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實施沿黃重點文保工程,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增至51處。加快建設東方博物館之都,各類博物館、紀念館達到85座。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展示中心等黃河文化標誌性工程開工建設,打造了小浪底、龍潭峽等一批沿黃旅遊精品帶,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升格為國家級,“兩節一會一論壇”影響力持續提升。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在洛陽舉辦,擴大了黃河文化的影響力。

堅持高品質發展為本,加快建設“幸福河”。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産業發展、城市建設有機結合,倒逼産業轉型升級,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10家,實施綠色化改造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90%,萬元GDP用水量降至16.9立方米,洛陽連續兩年被國務院表彰為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入選國家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中國網記者:山川縱橫,溝谷交錯是洛陽“三農”發展的短板所在,也是高品質發展潛力空間所在。請結合近年來的工作情況,介紹一下洛陽市如何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推動溝域經濟建設提質擴面?溝域經濟是如何提高老百姓的獲得感的?

劉宛康:洛陽市域面積的81.8%屬於黃河流域,絕大部分溝域也屬於黃河流域。打造溝域經濟帶,也是在建設溝域生態帶,順應了黃河流域治水興水規律,是以小溝域支撐大流域的實際行動。近年來,我們聚焦産業、特色、生態、融合“四篇文章”,建成了53條溝域經濟示範帶,年均總産值達30億元,實現了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綜合效益。

一是堅持産業為基,做大做優了特色産業。把溝域經濟産業結構調整作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特色種養規模持續擴大,富硒農業加快發展,溝域經濟示範帶內特色高效作物種植面積佔比達90%,優質林果達到250萬畝,培育出新安櫻桃、洛寧蘋果等特色農業品牌,“三品一標”總數均居全省第一。

二是堅持生態為先,帶動了農村綠色發展。把溝域經濟和溝域生態統籌起來,嚴守溝域生態保護紅線,加強溝域生態綜合治理,溝域內“山水林田湖草”得到系統保護,有效帶動美麗鄉村建設和全流域生態保護。全市溝域經濟示範帶內綠化率較2016年底提高19個百分點,農村生態美、生産美、生活美加快實現。

三是堅持文化為魂,擦亮了鄉村文化底色。加強溝域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利用,把每一條溝域都打造成留住美麗鄉愁、傳承優秀文化、倡樹文明新風的重要載體。伊濱倒盞民俗村挖掘明代大遷徙村落文化,叫響民俗旅遊文化品牌;孟津衛坡村著力打造集古民居建築文化、窯洞文化等於一體的文化旅遊區,受到遊客青睞;洛寧三彩陶藝小鎮將三彩藝術與自然風光有機結合,形成獨特韻味。河洛大地獨特的農耕文明和鄉愁記憶,在“溝域”耕耘出了“文化莊稼”,給“經濟”插上了“文化翅膀”。

四是堅持融合為要,提升了溝域經濟品質效益。在“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接二連三”上下功夫,大力推進溝域立體融合,溝谷發展文旅留住鄉愁,半坡發展林果增加收入,山頂生態育林厚植綠色,打造立體化全景式溝域經濟,初步形成了特色種養業主導、旅遊景區帶動、休閒康養度假引領等多種融合模式,累計創建A級鄉村旅遊景區22家,年接待遊客2100萬人次,營業收入超41億元,洛陽入選了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市。53個市級溝域經濟示範帶帶動8.6萬名貧困群眾穩定增收,30萬山區群眾從中受益,昔日的“窮山溝”正變成脫貧致富的“聚寶盆”。


中國網記者: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方面,洛陽目前存在的短板或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有哪些?

劉宛康:洛陽近些年雖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還存在不少短板。

防範地質災害方面,欒川、嵩縣境內過去長期存在礦山無序開發,造成尾礦庫數量較多,易引發地質災害,對土壤環境和水環境也會造成影響,綜合治理任務較重。

水環境治理方面,農藥、化肥的使用造成農業面源污染,部分河流和水庫總磷、總氮超標;農村規模以下畜禽養殖較多、環境基礎設施滯後,治理水環境、水土流失的任務還很重。

水資源利用方面,洛陽境內雖然河流眾多,但十年九旱,每人平均水資源不到400立方米,不足全國的五分之一,屬於缺水型城市,而且守著黃河卻用不上黃河水。

水利基礎建設方面,農業水利化程度偏低,設施相對滯後,有效灌溉面積僅佔全部耕地的30%,旱澇保收田少。

經濟高品質發展方面,與長江經濟帶、沿海地區發達城市相比,洛陽經濟發展還不充分,産業結構偏重,産業鏈層次較低;城鄉二元結構突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對外開放度不高,經濟發展活力有待增強。

下一步,我們將樹牢問題導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在高品質發展中推進高水準保護、在高水準保護中實現高品質發展。


中國網記者:針對上述問題,洛陽將如何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實現高品質發展?

劉宛康:洛陽將立足實際,以特色農業、製造業、文旅融合等為重點,加快構建“五強六新五特”現代産業體系,為産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大力發展溝域經濟,打造豫西溝域經濟示範區。堅持以溝域經濟發展理念推進農業高品質發展,緊密結合黃河流域綜合治理和洛陽農村實際,圍繞“一溝一産業、一域一特色”,科學編制溝域經濟發展規劃,加快建設53個市級溝域經濟示範帶,完善基礎設施,強化示範帶動,為推進農業高品質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加快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打造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堅持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主攻方向,以“97183”合理有效投資行動計劃為帶動,加快實施格力智慧製造、洛陽石化百萬噸乙烯等重大項目,持續深化“三大改造”,大力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高端石化、電子資訊等産業,及早佈局發展高鐵裝備、環保裝備、資訊顯示、醫藥衛材等産業,推動高端裝備製造等六大産業園提速提質,謀劃推進“3+3”專業園區建設,深化重點企業提質倍增行動,打造4個千億級産業集群,加快“洛陽製造”向“洛陽智造”轉變,真正把製造業打造成支撐洛陽高品質發展的脊梁。

三是持續深化文旅融合,打造黃河歷史文化地標城市。積極融入黃河文化帶建設,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持續提升“老三篇”、打造“新三篇”,推進“全域遊”、唱響“四季歌”,高品質建設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區。鞏固提升“古都夜八點”、重推引領“古都新生活”,持續優化消費環境,積極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

推薦閱讀:

【中國夢·黃河情】對話河長王新偉:提升黃河文化全球吸引力 多彩“母親河”賦能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