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以來,共有1037名委員提出1326條、19萬多字的意見建議。”日前,在四川省政協常委會議上,記者看到了一份四川省三級政協委員積極響應省政協“我為‘十四五’規劃編制獻一策”網路議政倡議,踴躍建言的成績單。
省政協辦公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會前,省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分率各專委會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等34個界別和各市縣政協主動參與,提交發言材料59篇、提案147件、社情民意資訊126條。會上,委員們就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品質發展、深化改革開放、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再一次拿出高品質的意見建議。
“堅持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引領,以‘一幹多支’發展戰略為重要支撐,加快實現區域空間佈局整體優化、功能體系整體完善、發展能級整體提升”是中共四川省委落實國家戰略的重要部署。
圍繞這一中心工作,郝康理委員代表成都市政協建議,做實成渝數字經濟協同發展,共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支援成都發展優勢新産業,做強成都數字經濟“主幹”;支援率先在成德眉資打通數據資源標準化、一體化,在政務服務等方面合作共建;建立數字經濟“五區協同”工作機制,推動各地數字經濟發展。
田亞東常委代表瀘州市政協提出,應加強四川省自貿區三大片區和省內7個協同改革先行區統籌協調力度,試點申報中國(川渝)自由貿易港,在市場準入、跨境貿易、啟運港退稅等方面放寬限制;加強川渝兩地協同聯動,不斷推進兩地基礎設施對接、共建沿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共同打造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川渝自貿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同時,還應加強沿海沿江沿邊協同聯動,著力構建內陸開放新格局。
“統籌整合長江上游水道沿線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成渝黃金旅游水道,將成為成渝兩地文旅資源優勢互補、客源互送、市場共用的文化旅遊協同發展新引擎。”“堅持川南4市聯動,加快推進川南經濟區目標一體化、情感一體化、基建一體化和産業一體化建設,帶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冀’跨越發展。”樂山市政協主席易凡、宜賓市政協主席呂曉莉等也結合區域特點提出建議。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如何讓脫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民革四川省委會的省政協常委鄭學炳的大會發言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深思。
鄭學炳認為,要把解決相對貧困作為常態化工作,強化基層基礎,建好村黨支部;設置3-5年的過渡期,堅持幫扶力度不減、補短板強弱項的信心不減、統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決心不減,深化定點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像集中力量抓脫貧攻堅那樣組織抓鄉村振興。針對“錢從哪來、地從哪來、人從哪來”的問題,他建議,鄉村振興資金優先用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積極探索扶貧資産管理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加速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大力培養本地扶貧隊伍和新型職業農民、致富帶頭人,做好回鄉創業人員的引領工作,招引更多的城市人才流向農村。
如何完善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也是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針對社區服務主體協同性不夠的問題,姚進常委建議,充分發揮制度優勢,以黨建引領,全面整合和優化行政主管部門和群團組織的各類基層治理政策措施,採取互派黨務幹部參與基層社區治理、項目共建共管等方式,形成運作高效、執行快捷、群眾實惠的高度共用政策機制,建立起政府主導,激勵社會組織、民間力量參與城鄉基層治理的人才及資源共用機制。
“還應該規範社區服務中的基層治理行為。”應邀參會的住川全國政協委員仰協表示,要完善社區治理領域國家層面的立法,對社區治理的體制機制、職責任務和資源保障等進行明確規定,健全社區治理法律體系,提高基層幹部依法辦事的能力;支援建立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居民自治制度;在社區設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警民聯調工作室等相關法律服務站所,強化群眾法治觀念、建立糾紛解決機制。
“這次會議既是對前期工作成果的檢驗,又是對下一步工作的再動員、再部署。”省政協主席柯尊平表示,會議成果豐碩,為編制好省“十四五”規劃凝聚了共識、凝聚了人心、凝聚了智慧、凝聚了力量。下一步,省政協將認真落實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精神,持續加強和改進政協工作,以高品質履職服務全省中心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