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黃河情】對話河長劉波濤:創新“加減乘除”治水 打造“凈土阿壩”品牌

發佈時間: 2020-09-21 13:3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宋柏霖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中國網阿壩9月21日訊(記者 宋柏霖)古老的黃河源於青海、流經四川、潤澤阿壩,阿壩州黃河流域面積1.70萬平方公里,佔省內黃河流域面積90.9%,涉及若爾蓋縣、阿壩縣、紅原縣、松潘縣,有白河、黑河、賈曲河主要支流和有“中華水塔”、黃河“蓄水池”和“西部高原之腎”之稱的若爾蓋濕地,該地區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對整個黃河流域影響深遠。 

據悉,阿壩州州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出臺了《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長江黃河上游生態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高品質發展的決定》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確保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在阿壩落地落實。近日,中共阿壩州委常委、秘書長、黃河阿壩州州級河長劉波濤在接受“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主題活動《對話黃河河長》欄目採訪時表示,當前,阿壩州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還面臨高原濕地與高寒草原帶、高山峽谷灌叢與高山森林帶、乾旱半乾旱河谷帶“三帶共治”的難題。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對於化解這些突出問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2020年6月阿壩州委常委、秘書長、黃河阿壩州州級河長劉波濤在黃河干流賈曲河邊調研河湖管理和保護工作。

中國網記者:作為阿壩州州級河長,請您結合具體工作情況,從國家戰略意圖與阿壩州現實需求的角度,談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對阿壩州具有哪些重大意義? 

劉波濤:“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母親河保護,對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體現了總書記謀韆鞦大計的恢弘視野、謀永續發展的非凡智慧、謀民族復興的強烈擔當,為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阿壩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是黃河流經四川的主要區域,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生態地位尤為突出。當前,我州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還面臨高原濕地與高寒草原帶、高山峽谷灌叢與高山森林帶、乾旱半乾旱河谷帶“三帶共治”的難題。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對於化解這些突出問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前不久,我們召開州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出臺《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長江黃河上游生態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高品質發展的決定》,緊扣“一增一減”原則,深刻回答了“保護什麼、怎麼保護,治理什麼、怎麼治理,高品質發展什麼、怎麼高品質發展”三個歷史使命,系統部署了重在保護“七大重點工程”、要在治理“七大重點任務”、高品質發展“三大産業體系”,奮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確保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在阿壩落地落實。

中國網記者:實施“河長制”,對四川阿壩州來説是一個新課題,如今河長制下的河湖管理體制新看點在哪兒?並舉例説明今年以來全州河湖長制工作進展情況。

劉波濤: 守住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為推動河(湖)長制“有名”更“有實”。我州在建立完善“制度管水、智慧管水、開門治水、協同治水、司法治水”巡河巡防機制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工作舉措,為河湖管理注入新活力。

我州結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對各級河(湖)長進行調整,調整後境內黃河流域設立州縣鄉三級河長107名、湖長20名。統籌整合生態管護資金,創新設立生態扶貧河道管護員公益性崗位1199個,2020年河道管護員每人平均收入達10000元,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巡河一片”目標,使“河長+河道管護員”巡河護岸機制得到優化。

創新建立“河長+檢察長”聯防聯控機制,並延伸建立“河長辦+檢察院+法院”司法保護協助機制,在黃河流域部署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整治行動,建立黃河流域(含若爾蓋濕地)水環境治理與司法保護協作機制,簽訂《黃河流域阿壩段(若爾蓋濕地)河(湖)長制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合作協議》,開展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召開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會,簽訂《黃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框架協議》,建立聯席會議、資訊通報共用、公益訴訟重大案件跨區域協商、生態修復協同等十個機制。

推進阿壩州“智慧水務”資訊平臺建設,部分縣(市)開發上線“河長通”巡河APP。若爾蓋縣落實“河(湖)長+無人機+河道管護員+馬上巡河隊伍”巡河責任分工,實現立體式網格化巡邏巡查,形成了“河長+網格化”立體巡河機制。

中國網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生態文明建設全局,明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阿壩州在生態保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您認為現在的黃河生態環境對比之前有了哪些變化? 

劉波濤: 近年來,我們結合“兩聯一進”群眾工作全覆蓋,積極宣傳生態知識、生態法治,引導群眾算好“綠色賬”、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  

解放前,黃河流域水利建設幾乎一片空白,絕大部分牧區人畜飲水全靠人背馬馱、雨水或積雪化水,農牧民群眾常年為水焦灼奔忙。受生産力水準和社會制度的制約,再加上人為破壞,黃河生態遭受嚴重破壞。“漲水要躲遠點,喝水要背勤點,吃青稞、喝酥油茶只有看老天爺臉色”成為當時的歷史真實寫照。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歷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下, 黃河流域水生態保護治理得到蓬勃發展。如今鳥瞰黃河流域川西高原,一條條河堤似一道道閘門,規範地攔住溝壑河流,保衛著河堤後的連片沃土;一股股甘冽的泉水流進藏寨羌鄉,農牧民人家;一條條堅固的飲水灌溉管道,如長龍盤踞在草原;一處處防洪堤壩,猶如飄飛在阿壩高原的吉祥彩帶。依託生態之利,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邁上了快車道。

如今阿壩州生態環境的新局面來之不易,我們始終堅定貫徹“重在保護”理念,嚴格遵循生態功能區劃和主體功能定位,確立“一屏四帶、全域生態”發展新思路,編制出臺《川西北阿壩生態示範區規劃》,完成《川西北阿壩“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實施方案》,啟動《黃河源若爾蓋濕地水涵養功能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和“一河(湖)一策”方案,紮實抓好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全州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標準,環境空氣品質穩居全國前列、全省第一。

為加強推進若爾蓋濕地生態功能區的建設,我們積極開展了森林、草原、濕地、雪山冰川、野生動物、野生植物、藍天凈土青山綠水“七大保護”行動,流域四縣草原植被綜合覆蓋達84.7%以上,95%以上的珍稀野生動植物物種在自然保護區內得到有效保護。成功舉辦川滇藏青交界地藏族聚居區州(市)長第五次聯席會議,積極探索“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長效機制。

中國網記者:黃河流域水資源短缺,水資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生態保護壓力仍然巨大,提供優質水資源、打造健康水生態,關涉流域高品質發展的支撐能力。請您具體介紹河長制為阿壩州帶來哪些治水新局面? 

劉波濤: 黃河上游流域4縣處於川西高原向青藏高原過度地帶,地理氣候複雜,生態環境脆弱,洪澇災害易發頻發。近年來,阿壩州堅定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精神,堅守重點生態功能區戰略定位,強化“上游”意識,履行“上游”責任,兌現“上游”承諾,突出抓好生態保護與治理建設,黃河流域治水呈現新局面。

我州在治水方面形成了特有的“加減乘除”法則,即立足保護做“加”法,精緻打造“高顏值”環境;立足問題做“減”法,精準推進“高效率”整治;立足系統做“乘”法,精細抓好“高水準”治理;立足系統做“乘”法,精細抓好“高水準”治理。為此,阿壩州制定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和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開展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建成8個水美新村;啟動四川省首個《阿壩州黃河流域水生態修復及濕地綜合規劃》編制工作和黃河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工程前期工作;推進山水田林湖草綜合治理,探索形成了“光伏治沙”等新模式;深入實施減排、抑塵、壓煤、治車、控污“五大工程”;強化法制體系、管理體系、協同體系建設,制定生態保護條例、濕地保護條例、水資源管理條例等11部地方性法規,出臺《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長江黃河上游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高品質發展的決定》;以休閒體驗、紅色文化為突破口,加速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綠色迴圈工業,“凈土阿壩”品牌使用率、市場佔有率穩步提升。  

中國網記者:請舉例説明阿壩州為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産業體系,優化城市發展格局,推進鄉村振興做了哪些工作?發展了哪些特色産業?對當地産生了怎樣的影響?

劉波濤:近年來,我州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理念,緊緊圍繞“人草畜”三平衡和助農增收兩大任務,堅持發展現代生態草原畜牧業為方向,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産業、區域、草畜、畜種、畜群、産品結構。

為促進特色産業發展,我們聚焦牧草、牦牛和西藏羊三大産業,發揮特色資源優勢,打造以“凈土阿壩”為主體的優質産品品牌,以加工流通延伸産業鏈,以資訊技術打造供應鏈,以業態豐富提升價值鏈。

為探索高原牧區牦牛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模式,切實提高牦牛肉乳品質和産量,促進阿壩州牦牛産業健康穩定發展,有效推動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建立特色優勢現代産業體系。我州在若爾蓋縣達扎寺鎮紅光村實施阿壩州牦牛標準化生産示範區建設。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下,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將177個單戶組建成30個聯戶牧場,在此基礎上,登記註冊了“若爾蓋縣紅光牦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合理的經營分配機制。在全面調查各聯戶牧場及成員戶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進行了草場生産能力評定。為30個聯戶牧場購進種牛43頭,對3萬畝草場進行鼠害滅治,完成60公里牧道建設,完成20個聯戶牧場暖棚建設。溯源體系建設,組織各類疫(菌)苗,免疫25030頭牲畜,完成46270副牲畜標識佩帶工作,建立了免疫檔案。阿壩州牦牛標準化生産示範區是阿壩牧區現代畜牧産業發展模式示範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後,示範區的成功建設經驗和生産實踐技術將在全州牧區逐步推廣,切實提高農牧民收入,持續推動黃河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