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三問

發佈時間: 2020-09-21 10:00:00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張文敬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協商”三問——山東省政協召開市縣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小記

“德州市武城縣魯權屯鎮有1100多家玻璃鋼加工企業,前幾年因為污水廢氣處理不達標,面臨關停壓力,該鎮組織14名政協委員深入調研走訪,通過積極協商,提出建設‘共用車間’的建議,使600多家企業實現達標生産,避免了關停的命運。”

9月16日,山東省政協召開市縣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圍繞“完善規範機制,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交流總結各地政協工作的經驗做法。會上,德州市政協主席翟長生説起“政協協商怎樣才能更接地氣、更有實效”時以此舉例。

為誰協商?協商什麼?成效如何?成為參會者交流的熱點。

每個月的5日、15日和25日,濟寧市政協都組織委員以“居民説事”“流動茶桌”等方式與基層群眾協商互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深受群眾喜愛。

“市縣政協特別是縣級政協,開門就是基層、出門就見到群眾。要積極回應群眾呼聲,每年安排一些群眾關注的民生事項開展協商,使協商貼近群眾生活、吸收各方參與、盡可能收到實效。”省政協主席付志方認為。

濟南市槐蔭區政協搭建了區、街道和社區(村)三級“商量”平臺,形成了“協商程式規範化、議題選擇精準化、參與主體多元化、協商形式多樣化、成果落實具體化”的協商格局。槐蔭區政協主席徐賓説:“在商量的前期調研籌備和商量中、商量後,都充分尊重群眾的話語權,通過‘線上線下’提供線索、反映問題、發表意見,讓群眾意願和觀點充分表達。”

協商議題的選擇非常重要。榮成是威海的一個縣級市。圍繞工業領域,市政協做過多次調研、多次協商,因為協商成果過於宏觀,轉化率較低。市政協及時轉變思路,通過分析形勢,安排了工業高品質發展、涉企政策落實績效、優化營商環境等系列專題協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榮成市政協主席戰大海説,在協商議題的選擇上,既立足現實,針對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重要決策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及時列入協商計劃。又前瞻未來趨勢,選擇事關區域長遠發展的課題,為黨委、政府未雨綢繆、超前儲備提供解決方案。

“要健全民主徵題、政協謀題、協商定題的議題提出機制。”付志方認為。

今年,德州市政協開展的“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協商,徵集市民建議1200多條,239名市民報名參加現場協商。這種火爆的場面與市政協在實踐中形成的黨委點、政府交、委員提、社會徵的“四位一體”議題選定機制密不可分。

成效是檢驗政協協商的試金石。付志方説,推動完善政協協商成果採納、落實和反饋機制,善於把協商議政成果轉化為黨政部門工作選項。

濰坊市目前在中國百城營商環境綜合排名中升至第八位,這得益於市政協開展的協商成果“回頭看”活動。去年,市政協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兩次開展“回頭看”,並組織委員開展“我為營商環境建言獻策”活動,提出“金點子”420余條。

濰坊市政協主席蘇立科説,為保障協商中有價值的問題或建議能得到及時轉化,市政協把這項工作納入委員活動組考核和委員履職檔案,列入市政協主席會議和秘書長辦公會議議程,實現了協商成果價值最大化。同時,政協以視察、座談、走訪、徵求意見等形式,對協商成果落實情況進行連續性監督。

青島市即墨區政協在每次協商議政之後,都將協商成果歸類整理,經黨組和主席會議集體研究後,報送區委、區政府。同時,爭取區委、區政府支援,建立政府辦分解督辦、職能部門辦理落實、區政府定期向政協書面反饋、區委年終聽取總體情況彙報的辦理落實機制。3年來,各職能部門對區政協提出的1164條協商建議進行了辦理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