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安邦,重在基層。山東省政協堅持人民至上、聚焦中心大局,把“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有效化解社會矛盾”作為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主要議題,創新議政方式、深入協商交流、廣泛凝心聚力,交出了一份有高度有溫度有厚度的履職答卷。
9月1日下午,山東省政協會堂,常委會會議現場,濰坊市濰城區曹家巷社區黨委書記江宏通過視頻連線方式發問。這位“小巷總理”托著一個紙盒子出場,令會場一陣“騷動”。
“我把大夥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匯集起來,能不能抓鬮提問,抓到哪個問哪個?”打破常規的舉動,讓在座人員頗感興趣。
“針對小部分住戶物業費、衛生費等拖欠問題,有沒有類似‘小事快判’‘小事快決’的機制?”當江宏念出“中獎”問題,山東省法院副院長段大偉之外的部門負責人都長舒一口氣。得到段大偉答覆後,嘗到甜頭的江宏,又從盒子裏掏出一個紙團……
“你這裡面‘疑是民間疾苦聲’吶!”主持會議的省政協主席付志方,以清代鄭板橋在濰縣知縣任上寫下的名句,對話來自濰坊的基層代表,頓時引發會場內一陣會心的笑聲和掌聲。
這個小插曲,是山東省政協探索常委會網路議政模式、開門協商議政的一個縮影。
“基層社會治理”千頭萬緒,要啃下這個“硬骨頭”,建真言、獻良策,對調研協商的深度廣度提出極高要求。圍繞“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專題議政,省政協選出基層社會治理出色的15個縣(市、區),確定其中6個作為實地調研地點,邀請另外9個縣(市、區)政協協同調研……
“如何在工作做得好的基礎上再提具體建議,這給我們承辦建議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李鋒説。
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尤需疏堵點、通脈絡、理骨架。
“我們調研期間,隨機詢問鄉村幹部對治理與管理的認識,回答幾乎都是不了解、不清楚。”省政協常委呂盛昌表示,基層社會管理在向社會治理轉變過程中,還存在“全能型”基層政府色彩較重、社會組織參與不足、全域社會治理髮展不平衡等問題。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呂盛昌建議厘清職責邊界,推動激活基層社會共治力量。陳向東等多位省政協常委在分組討論中也表達了這一觀點,呼籲明確網格員和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邊界和機制,讓“好漢”幹成事,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激活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十分重要。“基層社會治理要善用大數據,形成共建共治共用格局,才能有效降低社會治理成本。”政協常委們一致認為。
在基層破題,在基層閃光。政協常委們沉甸甸的建議都被吸收到建議案中,為山東以共建共治共用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提供了一份見心見智見行動的政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