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辛苦指數”換來“幸福指數”——雲南三萬政協委員的扶貧“接力賽”
“非常感謝公司和張總對我的栽培和幫助,讓我擁有了一份體面而穩定的工作,既能實現自我價值,也能幫助家庭脫貧致富,爸媽很為我驕傲。”9月7日至9日,雲南省政協組織新聞媒體採訪團赴紅河州,就“見證助推脫貧攻堅感受政協委員風采”進行集中實地採訪。家住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西三鎮鳳凰村的彝族女孩段秀梅,面對記者的鏡頭由衷感謝道。
24歲的段秀梅是雲南齊星建工集團的一名員工。她是個愛笑的姑娘,可在兩年多前,剛從學校畢業,找不到工作,一想到家裏還沒脫貧背著貸款,自己卻幫不上忙,讓她愁得晚上常失眠。
“我家是建檔立卡戶,家庭收入主要靠種植玉米、烤煙,僅能溫飽,但我和妹妹都要上學,給家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因此欠了債。”段秀梅介紹道。
一次機會,段秀梅到雲南齊星建工集團應聘,面試她的正是紅河州政協委員、集團董事長張家雲。秉持優先錄取優秀的建檔立卡學生的原則,段秀梅隨即被錄取。進公司後,她勤勤懇懇,邊工作邊學習,不僅幫家裏還清了債務,還考取了安全員C3證,薪資待遇穩步提升。
段秀梅的人生境遇的改變是張家雲委員主動扛起責任,全力投入到全省政協系統脫貧攻堅助推行動的一個縮影。得益於助推行動,全省各級企業家委員建立了一批以貧困群眾為就業主體的“扶貧酒店”“扶貧工廠”“扶貧車間”和“扶貧農場”等,像段秀梅一樣的近12萬貧困人口獲得就業崗位。
2018年以來,一場雲南政協歷史上參與委員最多、覆蓋範圍最廣、社會影響最大的一項脫貧攻堅助推行動在全省政協系統深入開展,扶貧“接力棒”在全省三萬委員間傳遞。
“投資金、上項目不是政協所長。”省政協脫貧攻堅助推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辦公廳二級巡視員張衝生認為,助推行動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明確助推産業、就業、教育、健康、科技、文化扶貧的“六個助推”工作方向,為全省三級政協組織和三萬政協委員量身訂制了一套可為應為、使得上勁、可廣泛參與的工作方案,搭建了政協委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有技出技的參與平臺。
助推行動中,省政協及16個州市政協、129個縣級政協均成立助推行動領導小組,層層壓實責任。省政協建立全省政協系統脫貧攻堅行動推進會制度,每季度舉行一次,互通互鑒,共同研究推進工作。省政協領導班子成員挂片聯縣指導,適時跟進推動。政協專委會積極為所聯繫界別搭建工作平臺,組織界別委員深入開展務實具體的扶貧活動。各州(市)政協將助推行動納入委員年度履職考核內容,嚴格考核評價。
近三年來,全省三萬名政協委員牢固樹立“一線”意識,保持“一線”狀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開展幫扶活動,實實在在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惠及萬千貧困群眾。
“助推行動中,我們公司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互利共贏模式,輻射帶動全縣11個鄉鎮發展方竹種植5萬畝,小米辣3000畝,預計戶均年增收6000元。”“我本人及企業積極參與助推脫貧攻堅行動,先後捐款90萬元……”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之年,在此次集中採訪活動中,委員們紛紛交出漂亮的“答卷”。
各級新聞媒體進村入戶、參觀走訪、座談交流,感受著雲嶺起新城,天塹變通途,産業扶貧結碩果,群眾安居樂業等巨大變化,感受到在這場載入史冊的脫貧攻堅“接力賽”中,全省廣大政協委員主動擔當作為,把困難群眾的“幸福指數”建立在自己的“辛苦指數”之上,彰顯了新時代人民政協應有的使命擔當,讓貧困群眾感到政協組織離自己很近、政協委員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