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將歷史銘記於心——北京市政協推動保護“七七事變”發生地記事

發佈時間: 2020-09-10 09:11:53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開欄的話: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産黨堅決維護民族獨立和尊嚴,發揮著“中流砥柱”的關鍵作用,領導建立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戰精神,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本報從今日起推出“勝利·75——民族記憶”系列專欄,通過各級政協組織發掘那些記憶深處的民族往事,保護抗戰歷史遺跡故事,重溫那段動人心魄的家國情懷。

  盧溝橋,位於北京市豐台區永定河畔,因橫跨盧溝河而得名,因“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而聞名。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

  可這座見證了近代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抗爭史的古橋,1985年之前,包括重型卡車在內的車輛還一直在上往來,以致橋面一度損毀嚴重。彼時,在包括北京市政協、政協委員在內的各界人士奔走呼號之下,盧溝橋啟動封閉管理,並在其旁建設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成為全國唯一的抗戰綜合性紀念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也是國家級的重要抗戰紀念地,在展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弘揚民族精神,培育民族情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年93歲高齡的郭景興老人,是抗戰紀念館的創始人、也是曾經的豐台區政協委員,他見證了侵華日軍的暴行,見證了中國人民抗戰的英勇,見證了全民族抗戰的重要見證地盧溝橋的變遷,也見證了北京市政協對抗戰紀念地保護的不懈推動。

  “盧溝橋自古是北京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但橋面很窄,只有7.5米寬,已不能滿足現代交通的需要。為此,1967年10月盧溝橋面加舖了柏油路面,橋的南北兩側用鋼筋水泥做了懸空過梁,寬1.5米,作為人行道,將欄板及石望柱設置在懸空過梁兩邊。重型車輛駛過時,懸空過梁震動導致欄板和望柱很多被震毀,橋上的獅子、石頭開裂現象屢見不鮮,盧溝橋損毀非常嚴重。”1979年底來到盧溝橋地區負責籌建文物保管所的郭景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仍能清晰回憶當時盧溝橋的“窘迫”。

  找誰幫助反映問題?郭景興一下子就想到了人才濟濟的北京市政協。

  1985年4月下旬的一天,郭景興帶著起草好的報告來到了北京市政協。時任北京市政協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接待了他,並對其反映的問題十分重視,表示馬上呈報領導。

  的確,這份報告引起北京市政協領導的極大重視。要知道,盧溝橋的意義何其重大,且不説這座800餘年古橋的文物價值,就其在中國抗戰史上的重要標誌性地位,我們怎能對其當時的現狀無動於衷?保護盧溝橋,就是為了將歷史銘記於心。

  很快,以當時的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薩空了為組長的盧溝橋文物保護聯合調查組成立了。調查組成員有全國政協文化組侯仁之、單士元、邵宇委員,北京市政協文化組張開濟、方賢旭委員等,還有文物保護、環保、藝術等各方面的專家學者。

  5月初,政協文物保護聯合調查組前往盧溝橋實地考察。看著毀損嚴重的古橋,調查組成員形成了強烈共識,保護盧溝橋刻不容緩。

  針對如何保護,政協調查組成員又進行了多次實地考察和座談。對於盧溝橋究竟該不該讓車輛行駛的問題,大家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時任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廖沫沙説:這座橋不僅是車輛行人通行的橋,更重要的是我們通向心靈的橋,有這座橋存在,我們才能跟古人進行對話,我們才能跟世界對話。

  沒多久,由北京市政協工作組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起草了關於盧溝橋文物古跡保護的意見和建議。建議的主要內容是,應立即停止把這座重要的文物橋當成普通的公路橋使用,禁止一切載重車輛通過,用兩三年時間進行大修,以恢復古橋原貌並予以重點保護。

  最終,北京市政府接受了委員們的意見建議,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週年之際做出決定,從1985年8月24日起,盧溝橋正式宣佈“退役”,禁止機動車和畜力車在橋上通行,作為珍貴文物保護起來。

  保護盧溝橋,這是北京市政協及政協委員乃至社會各界共同推動“抗戰紀念地保護”的一個“閃亮”片段。其實這些年來,北京市政協和各級政協委員,圍繞“盧溝橋”和“抗戰紀念”為關鍵詞的協商建言一直沒有間斷。

  僅記者從北京市政協提案委了解到的情況,根據可查的資料,幾十年間,《儘快落實市委領導關於把盧溝橋、宛平城地區建成全國最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批示》《關於騰退盧溝橋、宛平城國家級抗戰紀念地周邊工業區的提案》《關於建立七七抗戰殉國將士公墓及佟麟閣殉國處紀念標誌的建議》《關於毋忘國恥、“七七”鳴笛紀念抗戰的建議》《關於促進我市抗戰將領命名學校發揮社會特殊作用的提案》等近百件提案的提出與辦理,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發出了應有之“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發“聲”,北京市政協還與市體育局、豐台區政府共同創建了“紀念抗戰”的經典實踐品牌——“盧溝橋醒獅越野跑活動”。

  自1987年第一屆醒獅跑活動啟動,已連續舉辦33屆,同樣從未間斷。賽事規模從創辦之初的248人增加到現在的每年3000至4000人,吸引了各階層、各行各業、各年齡段的長跑愛好者,以及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外國友人踴躍參加。

  委員們以及參加長跑的老兵們都認為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每年9月,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際,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通過在盧溝橋畔這一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地點,以越野跑的形式,進一步重溫歷史,更能深切認識到,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才是我們實現發展目標的可靠保障。

  今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的“盧溝橋醒獅越野跑活動”即將拉開帷幕,以史為鑒、繼往開來,這是人民政協堅守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