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夕陽”更美好——記重慶市大足區政協委員邢智勇

發佈時間: 2020-09-08 22:3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周勇 蔣文友 | 責任編輯: 張正朋

中國網訊,9月4日,天高雲淡,蔚藍的天空中,成群的大雁不時結隊從重慶市大足區海棠新城文化藝術中心·老年大學新校區的樓頂飛過,它們時而排成“一”字形,時而排成“人”字形,向遠處飛去。

“要不是受到疫情影響,學員們都回到校園了!”站在老年大學“文化石”前,大足區政協委員、區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邢智勇期盼的話語,猶如金秋的陽光與微風,顯得溫馨恬靜、和煦輕柔。

邢智勇正在梳理提案和社情民意資訊 (周勇/攝)


情係“老教”碩滿枝

2003年3月,年僅39歲的邢智勇從金山中學考調進入大足區老年大學,由於工作出色,2009年8月被任命為該校常務副校長,擔當起呵護老年大學成長壯大的重任,至今已近18載。18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間,然而,在邢智勇的人生中卻過得很充實。

成立於1992年的大足區老年大學,坐落在老城區北山腳下,1998年建成集教學、辦公、生活于一體的820平米的北園路校區。為了增強老年大學的吸引力,邢智勇與校領導班子一道,集思廣益,認真聽取社會各界和老年朋友的建議與呼聲,在原來書法、國畫、拳械、保健等傳統專業的基礎上,增設了攝影、電腦、智慧手機、交誼舞、瑜伽等新興熱門專業,不斷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實現了老年學員成倍增長。

隨著上學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北園路校區遠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硬體軟、軟體硬”的現狀嚴重制約了學校的創新發展,新建老年大學勢在必行。邢智勇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為此,他提交了《關於加強老年大學建設的建議》。各方的呼籲,得到了區委和區政府的高度重視,把新建老年大學校舍納入規劃,並迅速組織實施。

2018年,大足區老年大學終於遷入海棠新城校區,校園坐擁海棠湖公園和聖跡公園,建築面積7360平米,設有通用教室、微機室、書畫教室、遠端教育室等多類功能性教室,構建了預警監視系統、校園宣傳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遠端教育系統、“樂齡”老年大學管理系統等五大智慧管理平臺,實現了教育教學設施的現代化。

優良的學習環境與平臺,為師生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大家熱情高漲。辦學規模從最初的80余名學員發展到現在的30個專業、54個教學班、學員4200余人次。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先進老年大學”“全國老年大學示範校”“全國老年遠端教育示範區”等國家級榮譽,成為全國知名老年大學、重慶市老年教育窗口、大足區文化教育品牌。邢智勇也先後評為“全國老年遠端教育先進個人”“重慶市老年教育先進個人”,他先後參與了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五個十工程”•社區老年教育全覆蓋》、《一帶一路與老年教育》等8項國家級課題研究,撰寫的9篇論文獲國家級獎,其中《發揮中心作用,推進老年遠端教育發展》在全國第十二次老年教育理論研討會上榮獲“特別獎”。去年10月,第六次全國老年大學校長研修班暨老年教育經驗交流會在大足成功召開,全國各地老年大學校長前來交流學習。今年4月,由中國老年大學協會主辦的全國老年教育權威刊物《老年教育》雜誌,對學校的辦學成果和發展特色進行了專題報道。 


傾心為民鼓與呼

2017年,邢智勇擔任區政協委員以來,在搞好老年大學工作的同時,認真履行委員職責,積極撰寫提案和社情民意資訊。為解決重慶市老年教育系統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問題,作為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第四屆理事、重慶市老年大學協會副會長的他,撰寫了《關於在全市老年教育系統中全面啟動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工作的建議》的社情民意,得到了重慶市人社局、重慶市老幹局、重慶市老年大學協會的高度重視,並在2017年啟動了該項工作初、中級職稱的評定工作, 2019年實施了高級職稱評定工作,解決了重慶市老年教育系統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問題,穩定了老年大學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對全市乃至全國的老年教育隊伍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

此外,邢智勇還提交了《關於在全市設立老年教育收費項目的建議》《關於在區老年大學海棠新城校區規劃設立“老年大學”公交車站的建議》《關於保留區老年大學工作人員工資10%的建議》等提案和社情民意資訊,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落實和重視。他撰寫的多篇社情民意被區政協評為優秀社情民意,還被區政協評為反映社情民意資訊工作先進個人,受到通報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