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興邊富民壯美畫卷——雲南省政協“加快邊境小康村建設”專題協商小記
“治國先治邊。雲南作為邊疆民族大省,肩負著守土固邊的重任。”9月2日,雲南省政協“加快邊境小康村建設”專題協商會召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與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探討邊境小康村發展建設之策。
雲南與越南、寮國、緬甸三個國家接壤,國境線長達4060公里,分佈著25個邊境縣市,近92.8萬人口。今年雲南省印發相關文件,選擇30個抵邊自然村開展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強邊境地區發展。
雲南省政協及時將“加快邊境小康村建設”列入年度重點協商計劃。從5月以來,省政協民宗委啟動省、州(市)、縣三級政協民宗委聯動調研,派出聯合調研組分批深入德宏、保山、紅河等邊境州市開展調研,與當地幹部群眾座談交流,廣泛收集一線素材線索,並同步開展網路議政協商,在調研的深度、廣度上下功夫。在當天的協商會上,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緊扣主題,暢所欲言。
“守邊固邊,關鍵要富邊”是委員們的共識。省政協委員、臨滄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肖濤認為,要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打造産業型、旅遊型、邊貿型“三型村莊”形態,夯實邊疆“富”的支撐,實現邊境村由脫貧向振興跨越。
“邊境縣都是多民族跨境而居的地區,培育出了眾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産業。”民革雲南省委秘書長金昊建議,按照“一寨一策、一村一特、一鄉一品、一縣一業”的思路發展特色産業,提升“鄉土製造”的市場價值,使之成為邊民增收就業的抓手。
“邊境小康村建設不是另起爐灶建設一個新村,而是要在尊重村寨固有價值基礎上促進傳統村寨價值的提升。”民革雲南省第十二屆三農委員會委員、撰賦企業行銷策劃工作室總經理李軍建議,打好“邊”字牌,賦予村寨新的價值和功能,把村寨生態、生活、民俗等價值轉變成財富資源。
省政協常委、農工黨雲南省委會副主委何雲葵認為,應抓住邊境小康村建設的契機,不斷促進與相鄰國家村寨道路聯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推行“一口岸多通道”模式,促進邊民互市從“過路經濟”向“落地經濟”轉變,促進邊境貿易繁榮發展。
邊境地區基礎設施亟須提升是委員們調研中的直觀感受。“邊境縣自然村組雖然通了路,但通暢水準不高,路面品質不好,存在晴通雨阻的情況。”省政協委員、文山州供銷社主任陶自強建議,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貸款給予全額貼息或提高貼息比例。
委員們還提出了進一步大力發展邊境貿易,在企業資源整合、産業培育、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優惠支援,吸引更多內地企業落地發展;實施邊民補助差別化政策,提高邊境公益性崗位、基層幹部和事業單位人員待遇,夯實邊境民生基礎等意見建議。
“相關部門要在30個工作日內將委員建言成果落實情況反饋至省政協。”省政協主席李江強調,要紮實有效推進邊境小康村建設,加快補齊邊境地區社會治理短板弱項,讓沿邊群眾過上更高品質的小康生活。各級政協要發揮優勢助推小康村建設,圍繞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進一步推動形成社會各方共同參與邊境小康村建設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