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共稱三大典型海洋生態系統,是海洋生態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對象。紅樹植物的根系十分發達,盤根錯節屹立於灘塗之中,紅樹林可以護堤固灘、防風浪衝擊、保護農田、降低鹽害侵襲等;珊瑚礁養活著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種,是生態系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海草床是許多大型海洋生物甚至哺乳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一段時期以來,受到人類活動尤其是大規模圍填海的影響,這些資源遭受嚴重損害,進而影響到生態系統。對此,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九三學社中央提案建議,開展資源調查並建立數據庫和資訊監管平臺掌握紅樹林、珊瑚礁等情況,已及時制定、調整措施;同時還要儘快出臺以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法律法規等。
北海金海灣紅樹林(圖片取自網路)
提案全文:
關於加強我國紅樹林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的提案
在我國大陸18000公里海岸線附近,分佈著彌足珍貴的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資源。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共稱三大典型海洋生態系統,是海洋生態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對象,為近海生物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棲息、繁殖和庇護場所。一段時期以來,受到人類活動尤其是大規模圍填海的影響,這些資源遭受嚴重損害。目前,雖然相關的保護修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如下突出問題:
一是缺少針對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的法律法規。上世紀末以來,沿海省份為了進一步加強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紛紛出臺相關法規,如《廣西壯族自治區紅樹林資源保護條例》《海南省珊瑚礁保護規定》等。但總體來看,我國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資源仍面臨著人類開發利用活動的嚴重威脅,全國性的相關法律法規亟待出臺。
二是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分佈及變化情況尚未摸清。由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近岸海洋資源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最近一次覆蓋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資源的全面系統調查是“908專項”,即“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距今已有十多年。近年來,相關部門雖開展過調查,但由於調查部門、調查標準不同,導致調查要素不完整、數據缺少可比性、資源總體狀況及歷史演變規律不清楚。
三是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缺少整體考慮。我國對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以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形式為主,而在自然保護區之外的保護對象往往被忽視,或顧此失彼。一些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周邊污染長期存在或時有發生,導致外來物種入侵、生境破壞或侵佔,生態風險不容忽視。雖然在部分區域開展了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但由於主要採取人工修復而非自然修復,導致保護修復效果不明顯且難以鞏固。
為此,建議:
一是制定實施針對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的法律法規。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健全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制度”有關要求,充分借鑒國內外相關先進案例和經驗,根據《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島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儘快出臺以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法律法規,推動實施最嚴格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二是定期開展資源調查並建立數據庫和資訊監管平臺。統一技術標準和方法,定期在全國範圍開展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典型生態系統資源總量專項普查,包括資源空間分佈、面積、類型、受損退化狀況等。重點區域如粵港澳大灣區可每年開展一次摸底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建立資源數據庫、動態預估模型和資訊監管平臺,掌握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及周邊濱海濕地、地形地貌、海洋環境、開發活動的動態變化,預判其發展趨勢並分析其變化原因。應用衛星遙感、遠端視頻及線上監測設備建立監測網路體系、數據互聯共用和預警機制,當某些指標發生明顯變化時,向有關部門發佈預警資訊,以便採取相應的措施及時應對。
三是科學制定實施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規劃。加強頂層設計,依據資源稟賦、環境容量以及受損生態的空間特徵,堅持區域化、一體化的“一盤棋”思路,突破零打碎敲、分散零亂的局限,對區塊進行有效串聯和合理佈局,保護生態屏障,構建生態廊道和生態網路,科學編制並加快實施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規劃,促進近岸海域一體化生態保護和整治修復。同時,開展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價值、功能和健康評估,設立保護技術研究和示範推廣專項,發展生態經濟,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明確中央和地方管理職責,推動各界主動參與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監督與保護,將有關事項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所需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建立全社會參與的資金投入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