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家桌子上的這個水,就是我們青島做的海水淡化飲用水,我想請大家都嘗一嘗,很清甜的。”“檢測顯示,青島百發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生産的海水淡化産品水,水質優於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106項指標要求。”8月17日,山東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省海洋局副局長王仁堂邀請記者品嘗擺在桌子上的水。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産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2年,山東全省海水淡化産能將超過100萬噸/日。
聽到這個消息,山東省政協副秘書長、民盟山東省委會副主委董利忠很高興。民盟山東省委會連續兩年向省政協提交提案呼籲,把淡化海水納入戰略水資源範疇,破解水資源難題,現在終於有了好的結果。
據統計,山東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率僅為315噸,不足全國平均水準的1/6。水資源短缺是山東的基本省情,也是山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目前,山東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28個,産能達37.6萬噸/日,佔全國近三分之一,居全國首位。但作為北方嚴重缺水地區,山東將進一步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産業,增加水資源供應,保障水安全。
“通過海水淡化增加淡水供給,具有‘多快好省’的特點。多:要多少有多少;快:當年可以達産;好:海水淡化水質好,綜合效益好;省:據測算,投資100億元,佔地1000畝,可每年提供淡水凈水5億立方米,投入産出比高,極為集約節約。”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在發佈會上表示。
董利忠説,綜合來看,海水淡化技術成熟、裝備自主、水質優良、成本可比,具備規模化使用的基本條件。
海水淡化的成本至關重要。“青島董家口10萬噸/日反滲透工程投資約6億元,造水成本每噸4.25元。”王仁堂介紹,這一成本水準與國際水準基本持平,且隨著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涌現,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
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工程和青島董家口海水淡化工程是目前山東省規模最大的2個海水淡化工程,産能均達到10萬噸/日。作為全國首家獲得衛生許可證的海水淡化企業,青島百發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自2015年至2019年底已累計供水近7000萬立方米。而董家口海水淡化工程則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設計、建設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該工程實現了關鍵技術和設備國産化,打破長期以來海水淡化膜技術的國際壟斷,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反滲透膜材料研發與産業化及應用示範項目”。
省海洋局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處處長段建文介紹,下一步,各地將明確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産業發展牽頭部門,建立協同推進機制,協調解決産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如産業裝備製造“卡脖子”技術協作攻關、加快推進淡化海水進入城市供水管網等。加大支援力度,將符合條件的海水淡化工程納入省重點項目,2025年底前,對實行兩部制電價的海水淡化用電免收需量(容量)費,支援符合條件的海水淡化企業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支援發電企業實行水電聯産,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探索地方財政對淡化海水與當地市政供水水價差額進行補貼或由政府購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