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協月度協商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小記

發佈時間: 2020-08-19 10:0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路強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小區居民更關注的是上下水管道更新、天然氣入戶等事關家庭日常生活的基礎內容,對外立面更新並不十分在意,而政府‘規定動作’改造的重點為小區外立面、窗戶等,以提升城市形象與品質。”近日,陜西省政協召開的“推進我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月度協商座談會上,首先發言的省政協常委、西安歐亞學院院長胡建波犀利地指出了改造中存在的“好看”與“好住”的矛盾。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黨和政府順應群眾期盼、回應群眾關切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項重要的發展工程。如何讓這項民生工程真正暖了群眾的心?會議現場,政協委員、專家、民主黨派人士以及居民代表和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深入協商交流。

會前,省政協提案委組成調研組對西安、寶雞、商洛三市9個縣(區)的16個小區開展了專題調研。結合調研中了解的情況,提案委主任胡小平介紹説,陜西省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共有9351個,涉及居民119.59萬戶、建築面積9559.92萬平方米。在已經完成的改造項目中,人民群眾的居住條件得到了較好改善。但由於城鎮老舊小區情況複雜,改造內容需求不同,涉及部門較多,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還需引起重視,如:對小區內的水、電、氣、暖及其他各種管線管道等基礎設施關注不夠;一些地方政府只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作為穩投資的重要抓手,強調改造工作趕時間、趕進度,與群眾的改造預期有一定差距等。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看的。”這句話是與會代表的共識。

省政協委員、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濤認為,老舊小區改造應堅持“宜改則改,宜拆則拆,宜建則建”的原則,不僅要進行樓體管網翻新等“硬體”改造,還要根據群眾需要,完善養老托幼、醫療助餐等“軟體”服務,真正通過改造使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極大提升。

對老舊小區而言,群眾對完善停車設施有著迫切的需求。省政協委員,陜西隆翔停車設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小隆建議,在規劃部門的統一指導下,整合老舊小區周邊的空間資源,騰退公共空間,優先配建停車位等便民設施;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搭建智慧停車平臺,統一抓取停車資訊,盤活現有停車資源,實現停車資訊共用,最大限度緩解老舊小區停車難題。

老舊小區居住的老年人居多,由於沒有電梯,出行極為不便。然而費用分攤高、住戶意見不統一等成為了老舊小區安裝電梯的“卡脖子”問題。對此,委員們提出了多個解決方案:由銀行向居民提供貸款,居民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出資;由第三方投資,通過租賃電梯收回成本;加裝電梯與5G相結合,電梯能夠為5G基站提供24小時不間斷電源和安裝位置,這樣可獲取5G的分成收益或租金。省政協委員,中國兵器工業第二跂三研究所所長王東補充道,職能部門可根據不同老舊小區住宅類型,提出不同方案供業主參考,做好技術服務工作。

市民李琦談及所在小區改造工作,有些困惑:“起初我是十分期待的,但改造過程中發現,作為業主,我不清楚改造到底有哪些內容,都改造些什麼。”他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小區居民的意見收集,加強對政策規劃方面的宣傳,同時做好改造項目的公示和解釋工作。

“街道、社區應引導居民轉變思維方式,成立自治小組,實現共治共管。”西安市住建局老舊小區改造專家委員會委員陳昌宏呼籲,針對居民改造意願強烈、反映突出的問題,應在充分徵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明確告知相關政策及可能引發的後果。

在聽取了與會代表的意見建議後,副省長徐大彤表示,下一步省政府將科學編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和年度改造計劃;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形成社會各界支援、群眾積極參與的濃厚氛圍;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提升審批服務效能;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促進小區治理模式創新,不斷提高城鎮老舊小區宜居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