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州市政協“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小記

發佈時間: 2020-08-17 16:20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韓冬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在川南地區,農村房屋前後大都有院壩,是群眾生産生活的重要場所。我們要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就應該把民主協商會開到院壩裏,讓委員腳上沾沾泥土氣,瞄準百姓身邊事,協力破解基層社會治理‘最後一公里’難題。”近日,四川省瀘州市政協主席田亞東再次就全市兩級政協組織廣泛開展“有事來協商”活動作出安排部署。

今年以來,瀘州市政協認真貫徹中央政協工作會議和省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在歸納總結省政協“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試點相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瀘州實際,在全市7個區縣廣泛開展“有事來協商”活動。截至目前,已開展協商活動22次,為政協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構建新時代城鄉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格局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和生動實踐,形成了一批鮮活經驗和履職成果。

找準民生切口助力鄉村發展

敘永縣敘永鎮百花村在瀘州市政協和敘永縣政協的持續幫扶下已擺脫了貧困,當前,振興發展是全村百姓的共同期盼。今年3月開始,在市政協指導下,縣政協秉持“協商為民、凝聚共識、助力發展”理念,率先在百花村開展微協商活動。

“基層的工作千頭萬緒,如何選擇‘協商議題’是關鍵。”縣政協主席馬剛介紹,縣政協堅持“不符合法律法規的事項不協商、上級黨委政府有明確規定的事項不協商、不符合村規民約的事項不協商”三個不予協商原則,確保了協商內容合理合法,保障協商的方向不偏。通過村“兩委”交題、政協委員薦題、群眾代表徵題等方式,結合鎮、村年度工作計劃,按照“村有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要求,經過村委和政協委員聯席會議,集體商議確定年度協商議題,並在村史館電子屏上對進度進行公示。

“今年,共確定協商議題7個,2個議題已取得實效。”駐村第一書記羅冠南介紹,覆蓋周邊4個村的百花村警務室已常態化開展警務辦理,威武的“丹山輕騎兵”巡邏隊讓村民們倍感安全;剛剛投入使用的百花村村史館吸引了不少村民前來參觀……

搭好兩個平臺激發委員活力

來到合江縣堯壩鎮堯壩古街,“困擾我們十幾年的用電問題即將得到徹底解決。”居民阮邦南高興之情溢於言表,“這還要感謝縣政協召開的一場‘有事來協商’活動。”

“今年年初,我們附近幾個鄉鎮的政協委員通過縣政協以片區為單位搭建的‘農村委員履職平臺’組織起來,前往堯壩鎮等地調研。”縣政協委員譚富蓮介紹,在收集到的20多個問題中,堯壩鎮古街用電品質和安全問題的意見最為集中和突出,“通過多次調研,我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並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援。”

5月下旬,在縣政協的組織下,居民代表、社區黨政幹部與多部門負責人在社區院壩裏進行了深入互動交流,委員們也提出建議,促使一個個問題得到圓滿解決。最終,古街電力改造所需的100萬元資金得到了落實;改造方案也得到了電力公司的認可。記者發稿時,堯壩古街的線路改造已完成並投入使用。

“一方面結合實際積極為基層委員履職搭建平臺,一方面努力把各類協商平臺做成體系、打造特色,有效促進基層協商民主工作提質增效。”合江縣政協主席李子輝在接受採訪時就如何搭建履職、協商平臺,發揮委員主體作用進行了精闢的總結。

落實協商成果凝聚更多共識

“協商成果落實落地,是讓政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礎。”瀘縣政協主席李鎮告訴記者,去年,縣政協就縣城幼兒“入園難、入園貴”問題進行了現場協商,今年,縣政協將組織參加協商的人員和政協委員對協商成果的轉化情況進行跟蹤問效。

談及在“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實踐中的感受時,李鎮表示,縣政協在堅持以政協委員為協商主體的基礎上,還根據協商內容,邀請群眾代表、協商人才庫成員、辦事公道的老黨員、老幹部、新鄉賢等,參與調研和協商議事活動,“不僅讓參與協商的政府相關部門能傾聽各方聲音,也讓更多利益相關方能了解黨委政府在解決相關問題上的措施和作為,起到了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作用。”

“我們通過‘有事來協商’平臺進一步發揮統一戰線功能,有效發揮民主黨派優勢,為基層政府排憂,為群眾解難,畫出了最大同心圓。”納溪區政協主席熊傑説,今年4月,區政協接到了區政協委員、新樂鎮政協聯絡組組長胡元麗反映的問題:該鎮金鳳村枇杷産業發展遇到銷售難、部分困難群眾缺資金。於是,區政協積極動員區內民革等黨派基層組織,組織企業家、專家等前往金鳳村與鎮、村黨委政府、群眾展開協商,為當地産業發展出謀劃策,對困難群眾進行幫扶。如今,村集體公司已和電商平臺簽訂了産銷合同;部分困難群眾也收到了民革組織捐贈的優質枇杷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