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變化太快了,每次來都讓人耳目一新。”7月30日,民革吉林省委會專職副主委王英梅到水南村考察脫貧攻堅工作,一走進村子便不由發出感嘆。
説起水南村,民革吉林省委會的黨員幹部都熟悉。他們或來水南村參加過扶貧活動,親身經歷了這裡的變化;或作為遊客來體驗過朝鮮族民俗風情,購買過當地的土特産品。
吉林民革人不僅熟悉水南村的一切,還與當地群眾成為朋友。“每次來到村裏,就像回家一樣,這些年的幫扶工作,讓我變成了這裡的一員,水南村的一草一木,都讓我十分牽掛。”民革吉林省委會主委郭乃碩動情地説。
傾力幫扶實現脫貧夢
水南村位於中國東北邊疆,隸屬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圖們市石峴鎮,是一個朝鮮族聚居村落。在石峴鎮政府門前立著一塊石頭,上面刻著“石峴夢想”四個字,“石峴”與“實現”同音,意為“實現夢想”。“水南村鄉親們的夢想就是早日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石峴鎮黨委書記王學斌説。
2016年初,吉林省脫貧工作進入攻堅期,民革吉林省委會負責包保幫扶水南村。那時的水南村,共有100多戶常住人口,耕地非常少,老年人口多,經濟基礎十分薄弱。
義務收養孤殘孩子的姜東植老人一家還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身患重病的樸吉洙老人還居住在陰冷的舊房裏。能歌善舞的村民沒有一個像樣的廣場,零星的土特産品沒有固定銷路,村旁的嘎呀河經常在雨季氾濫……
“沒有多少收入來源,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只留下老人在村子裏,而且大多體弱多病。”水南村黨支部書記羅哲龍回憶説,“村裏的勞動力不足,發展集體經濟沒有後續力量,給扶貧工作增添了很多困難。”
辦法總比困難多。吉林民革人靠著這股勁,投入到水南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中。民革吉林省委會成立扶貧領導小組和駐村工作隊,對水南村進行集中調研,理順工作思路,制定扶貧計劃,與當地幹部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千方百計地在水南村實現夢想的道路上加油助力。
走出一條特色扶貧之路
水南村主幹道中山路乾淨整潔,兩側綠意蔥蔥,水南村黨支部就坐落在路旁。“4年來,我們在這裡召開了無數次扶貧座談會、協調會、論證會,每一次都很務實高效,都能解決實際問題,都有新的突破。”民革吉林省委會聯絡處處長安良説。
民革吉林省委會通過結對幫扶、産業扶貧、項目扶貧、消費扶貧、健康扶貧、文化扶貧、法律扶貧等措施,全力扶持水南村各項事業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民主黨派特色的扶貧之路。
為了增加集體收益和村民分紅,民革吉林省委會大力扶持水南村食用菌生産基地,幫助建立完善生産設施;在長春市歐亞超市設立扶貧專櫃,拓寬産品銷路;在長春市開設朝鮮族特色餐廳,優先選用水南村食材。民革吉林省委會大力支援水南村發展朝鮮族民俗特色旅遊,幫助修建民俗文化大院、朝鮮族特色民居、民俗文化講堂等設施,協助推進小流域治理和廁所改造,優化人居環境,吸引各地遊客。
民革吉林省委會動員民革黨員對貧困戶進行“一對一”結對幫扶,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建立農村書屋,舉行“送戲千里行”專場演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聘請民革黨員藝術家指導民俗文化發展;為貧困村民免費體檢,設立法律援助點和志願服務基地,為村民提供志願服務……
民革吉林省委會在水南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中,與當地幹部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村民為了紀念這份感情,決定把村子的主幹路命名為中山路。
脫貧致富舊貌換新顏
村民居住環境整潔了,生活設施完善了,文化活動更加豐富……在吉林民革人的傾情傾力幫扶下,水南村舊貌換新顏。通過産業帶動和項目分紅,2017年底,水南村整村退出貧困村序列。2019年底,水南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0余萬元,貧困戶年平均收入達到10800元。
有了穩定的分紅,姜東植老人一家的生活有了底氣,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在民革黨員企業家資助下,樸吉洙老人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村裏條件好了,很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開始回鄉創業。金國星就是其中之一,他開展的蔬菜種植項目,帶動了全村20余人就業,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水南村的民俗旅遊也創出了品牌,遊客慕名而來,住朝鮮族民居、睡朝鮮族大炕、喝米酒、吃江米雞、欣賞朝鮮族歌舞,體驗獨特的風土人情。
追逐夢想的水南村綻放光彩,水南村黨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村黨支部書記羅哲龍當選中共十九大代表。水南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獲得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吉林省新農村建設重點村、吉林省特色旅遊名鎮名村等榮譽稱號。
水之南,夢實現。脫貧不是終點,致富才是目標。王英梅説,我們會繼續紮實工作,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幫助水南村群眾向更加美好富裕的生活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