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河流與城市的關係便密不可分,不僅能為城市提供生存必需的水資源,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載體。而在北京,也有一條被稱為“黃金水道”的河流,那便是北京段大運河,至今已有近千年曆史,見證著北京的發展歷程。儘管現階段北京段大運河已不再需要承擔河運等責任,但以該條河流為基礎建設的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已找到新的定位與職責,並正通過融合文化、旅遊、商業等更多元素與建設項目,一步一步向前推進,逐漸形成一條多元業態鉤織的文旅消費鏈。
戰略定位明確
棋式發展佈局漸顯
作為明清時期連接北京城西北部園林的紐帶,北京大運河文化帶自首次在《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中被列入主要任務後,便展開了自己的新使命。而經過前幾年的籌劃、調研,如今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發展定位已越來越明晰。
就在一個月前,北京大運河文化帶途經的重要行政區之一通州區,正式發佈了《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並明確提出了“一河、三區、多點”的發展格局。
據以上文件顯示,“一河”便是以大運河河道及兩側為大運河文化帶規劃主體部分;“三區”則代表著運河水城展示區、運河文旅體驗區和運河生態觀光區;而“多點”首先包括宋莊藝術創意小鎮、臺湖演藝小鎮、張家灣設計小鎮、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等形成的時代文化創新點,還涵蓋通州古城、路縣故城、漷縣古城等組成的歷史遺産傳承點,此外還有西集生態休閒小鎮以及張莊村、儒林村等一批特色古村落實現的休閒文化體驗點。
在通州區明確發展規劃的同時,作為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源頭,昌平區也完成了《北京昌平大運河白浮泉遺址都龍王廟壁畫保護設計方案》的核準工作,並計劃在今年加強大運河白浮泉遺址文物保護等多項工作。
而在各個行政區圍繞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發佈相關規劃並推進各項工作的背後,離不開北京市已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全面定調,從而指引著各行政區有目標地開展各自的工作。
去年12月,《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和《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正式發佈,兩份文件明確了至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個階段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中長期目標。
其中在2025年,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將顯現出以線串珠、以珠帶面的發展格局,同時文化魅力更加凸顯,生態環境整體改善,品牌影響力顯著提高,旅遊産品更加豐富,沿線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取得實效。而展望到2050年,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則要實現魅力運河、美麗運河、多彩運河、協同運河全面建成。且根據兩份文件,推出大運河旅遊品牌、保護和整治重要點段歷史風貌、塑造運河生態景觀等方面,均是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重點發展領域。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與過去相比,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發展更加自覺,整體發展越來越成形,文化帶上的旅遊發展以及相關領域的産業發展之間結合越來越緊密,融合的業態也越來越多元,使得北京大運河文化帶正逐步形成一盤棋的整體發展佈局。
功能建設不停
交通等基礎服務加速完善
提起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依水而生的特性代表著河道是關鍵一環,同時也是激發消費潛力的重要元素。且此前北京市制定的規劃文件也提出,開發重點遊船通航河道,確保通惠河部分河段、潮白河部分河段、北運河通州段實現遊船通航,以遊船線路串聯展示大運河文化生態價值。對此,各方均已行動起來,通過各項基礎建設讓河道重新煥發生命力。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10月,京杭大運河(通州城市段)便已正式開通旅遊航運,途經通州奧體公園、運河文化廣場、大運河森林公園、運河商務區。而據北京市發改委二級巡視員王穎捷透露,已率先通航的北運河北關閘至甘棠閘段全長11.4公里,其餘29公里將於2021年6月前實現通航。
與此同時,其他行政區也在進行著河道的治理。以朝陽區為例,該行政區便在今年啟動了壩河濱水空間一期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景觀綠化工程、水利工程、外電源工程等,計劃年底前完工,從而提升第四使館區周邊環境品質,併為壩河後期治理工作提供經驗與示範作用。
此外,據北運河管理處透露,“通州堰”工程之一的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也已在今年2月正式復工,該工程主要包括防洪工程、通航工程、生態景觀綠化工程、資訊自動化工程共計四項工程,計劃在2022年完工。
而若要激發消費,構建便捷的交通路線也不可或缺,尤其是如何從北京市中心前往通州區,此前一度是部分消費者的擔憂。對此,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在地鐵方面,目前地鐵7號線東延、八通線南延均已開通,環球度假區站則因環球度假區未完工尚未同步開通。而在公路方面,廣渠路東延項目預計今年底通車,這也是繼京哈高速、京通快速路之後,連接北京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的第三條重要的快速通道。
不只是行政區有動作,北京大運河文化帶上的地標式文旅項目也在推進自身的基礎建設。其中,作為臺湖演藝小鎮核心力量的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便在今年完成劇場維保、功能區完善等多項工作。
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綜合管理部部長馬鑾才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雖然受到整體環境的影響,打亂了原先計劃的節奏,但在劇場維保方面,包括燈光、音響以及其他機械設施,均發動國家大劇院自有隊伍力量完成了各項工作,保證能夠在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做好準備。而在功能區完善方面,公寓樓已在今年3月實現4-7層共64間房間能正常使用,可容納112人同時入住,“當時負責該項工作的員工連續幾天都住在辦公室裏,為的便是能更順利地完成相關工作”。
而關於另一個核心項目北京環球度假區,北京國際度假區有限公司方面則曾在本月初透露,主題公園一期主體結構已經完成,並正式進入運營準備與施工建設並行的階段。按照此前的規劃,北京環球度假區將於2021年5月正式開園,並串聯酒店、餐飲、商業、文化等多個相關産業。
強化體驗促消費
多感官聯動提升沉浸感
仔細觀察北京大運河文化帶上的核心項目可以發現,無論是北京環球度假區,還是臺湖演藝小鎮,抑或是遊船通航,均具有較強的體驗性,而這也是持續吸引消費者的關鍵。
消費者宋女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我最感興趣的是北京環球度假區,開業後會有很多娛樂項目可以進行體驗,而以往若要體驗主題公園,則需要去其他城市甚至是國外才能體驗”。根據客流預測,北京環球度假區開園後,與之相連的地鐵站暫態客流能達到每小時4萬人次,是普通地鐵站客流量的3倍。另有公開數據顯示,北京環球度假區將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環球主題公園,開園後每年接待遊客量預計將超過3000萬人次。
距離北京環球度假區4公里左右的臺湖演藝小鎮,目前也已通過推出特色演出等方式吸引觀眾的注意。馬鑾才表示,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自2018年開始運營以來,至今已推出80余場演出,共有4萬多名觀眾前來觀看,同時包括中國國家話劇院、孟京輝戲劇工作室在內的演出院團,也均曾在此完成劇目的排練合成。而在未來,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則將繼續打造臺湖星期音樂會、精品劇目展演、暑假兒童演出季、臺湖演藝藝術周等品牌性活動,聯動各方資源提升演出藝術的普及。
在業內人士看來,人們都是依靠感官來感受周圍的環境,因此相較于其他形式的消費,能讓人們親身參與進來的産品將更具有感染力,通過調動人們的聽覺、視覺、觸覺,甚至是嗅覺、味覺,實際感受便會越深刻,以此能夠聯動的消費選擇也將更加豐富。
如今,北京大運河文化帶正在持續推進並提升,以帶給人們更為豐富的體驗性。運河文化研究所所長陳喜波認為,目前北京大運河文化帶推進的速度、寬度和廣度都比以前更大,不僅是旅遊,還將購物、體驗等方面融入文化帶建設的籌備工作之中。
與此同時,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也在提升服務性,並邀請專業團隊參與設計。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透露,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已與頤和園簽訂幫扶協議,雙方結對後,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將針對遊客接待、園林養護、保潔保安等不同方面向頤和園“取經”,以提升遊園服務。此外,北京城市副中心大運河沿線景觀風貌設計方案徵集活動則已確定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法國岱禾和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院3家設計團隊參與大運河沿線景觀風貌設計。
精準宣傳補課
借短視頻走入百姓家
儘管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各項建設工作均在推進中,但北京商報記者隨機採訪多位消費者後發現,不少人對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了解程度並不深,甚至有少數人表示,從未聽過相關資訊,而這一情況的出現,證明北京大運河文化帶還欠缺一個重要因素,那便是真正走進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正在加速推進中,但部分普通人對此並不熟知,假若能夠讓北京大運河文化帶與人們的生活進一步産生聯繫,並拓展人們的精神生活,將能進一步帶動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發展。”陳喜波如是説。
近年來,為了讓人們對北京大運河文化帶更加為人熟知,多方也舉辦了多種形式的活動,比如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期間,北京市舉辦的系列活動中便涵蓋組織市民乘船遊覽通航後的大運河通州段,沿途行經運河大橋、漕運碼頭等歷史遺跡;北京博物館學會也推出了“尋訪千年運河傳承北京水脈”主題直播活動,展現北京大運河文化帶風貌。
消費者王女士對此建議,在對外宣傳北京大運河文化帶時,除了較為常見的渠道外,當下較為火熱的短視頻平臺也是一個有效對接消費者的渠道,此外還可推出較有新意的文創衍生産品,這也能幫助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
現階段,産業融合已經成為現代國際産業發展的業態創新趨勢之一,也是現代旅遊産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逆轉的潮流。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周邊的小鎮和古村落,再加上多個現代化文旅項目,將旅遊産業與文化創意産業、農業、會展業等産業相融合,為北京大運河文化帶增添新的色彩。
在馬鑾才看來,正是因為北京大運河文化帶上擁有眾多項目,因此也要進一步協調、融合,“雖然每個項目的定位或是地理位置有所差異,但各個項目以及大運河文化帶也是一個整體,是互相融合、聯動的關係,而這也能通過各自差異化的定位及資源優勢形成整體的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假若各方均零散地各自發展,即使有發展空間,也容易被零散的格局所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