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人生最尊貴的標配

發佈時間: 2020-08-05 09:03:46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李浩英 | 責任編輯: 李晶

現代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説:“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指的是利用個人內在力量改變行為的策略,注重的是一個人的自我教導及約束的力量,也就是説行為的制約是透過內控力量(自己),而非傳統的外控力量(教師、家長)。這段論述非常明確地指出管理的主語和賓語,都是自己。

自律素養的養成可以遵循四步法:清晰提示、簡便易行、積極反饋、借助習慣,來實現高品質的自我管理。

清晰提示。

第一點,目標越清晰執行意圖就會越明確。目標越具體,實現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時也更能堅持下去。我建議家長不要給孩子制定目標,如果父母也是在家辦公,需要清晰的時間任務表的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標。孩子小的可以和父母協商,萬不可以越俎代庖,否則就會扼殺孩子做事情的自主性,不知不覺中就把孩子變成了靠外控力量完成任務的小木偶了。

第二點,可以借助隨身攜帶的手賬記錄跟蹤。在人類所有的感官中,有1100萬個感覺接收器,包括眼耳鼻舌身,其中1000萬個是專門用於視覺的,可見大腦一半的資源都用於視覺了。所以説寫在一張紙上,就將目標可視化,啟動了更多的大腦資源來關注這件事情,自然提高了堅持的可能性。

第三點,創建自律空間。宅家期間,如果孩子一直穿著睡衣,躺在床上,左邊零食右邊電視,網課中的老師即使變成段子手、演講家,孩子也很難集中精力。因為,環境是塑造人類行為的無形之手,打造整潔舒適、沒有誘惑的環境更容易實現自我管理。

簡便易行。目標的數量不宜過多,量力而為,尤其是剛剛開始的時候一定關注每天按時完成,保障頻率比保障長度難度更重要。可以從兩分鐘開始讀書、跑步、做俯臥撐,這樣,孩子才能在作出承諾後信守諾言,確立的這個目標才能實現,做起來有了這種掌控感就容易堅持。另外就是將大目標切成多個小目標,變成前後之間的提醒,如做飯時聽音樂或者小説,晚上洗完後去冥想,這樣前一個就會變成後一個目標的提示,會記得並且馬上行動。

積極反饋。保持習慣的關鍵是要有成就感,無論是完成任務之後允許去看電視、玩遊戲,還是得到獎勵禮物,哪怕是得到媽媽的一個擁抱,都會讓孩子産生愉悅感,這種積極反饋是實現目標最好的激勵。因為人對自己的內在的滿足更容易激發引起快樂的多巴胺。于父母而言,培養孩子不是更多地修正他們的錯誤,而是識別和培養他們最強的品質。幫他們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面更有優勢,做起來更容易成功。美國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斯也説過:人性中最深刻的稟賦,是被人欣賞的渴望。父母們只有及時提供積極反饋,孩子們的目標才更快地去實現。這就是自律品質的培養:自律是在應該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約束自己去做,無論當時自己想做還是不想做,自律是人生最尊貴的標配。

借助習慣。《成功的原則,如何達成自己的理想》一書寫到:“一旦養成自動性習慣,我們就不會再天天為一些基礎的事情操心勞神。這會讓我們節省成噸的能量,避免我們把這些能量花在一遍一遍無休止的自我糾結上,從而可以把節省下來的精力用在創造其他成就上面。”也有科學家指出,習慣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大腦一直在尋找可以省力的方式,習慣能讓我們大腦得到更多休息,這種省力的本事其實是我們人類生存特別大的一個優勢。我們每天的活動當中有超過40%是習慣的産物,而不是我們自己主動做出的決定。

(作者係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