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種“福田” 深圳市福田區政協助力脫貧攻堅記事

發佈時間: 2020-07-24 09:26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宋嘯峰 | 責任編輯: 盧佳靜

7月8日,深圳市福田區政協副主席余慧強、李寧率機關幹部到對口幫扶村和平縣大羅村座談調研,來到中和村腐竹廠了解企業生産經營情況。

有著600年發展歷史的和平手工腐竹,素以色澤金黃、豆香味濃、肉厚、煮不糊、煮不碎、不濁湯等特點為人們所稱道。在福田區政協的推動和幫助下,農業公司與和平縣110戶生産腐竹的家庭作坊採取長期産業聯動方式,幫助農民進行産業化、規模化發展,已為46個家庭提供了從事黃豆加工運輸的工作崗位、為30個家庭提供了120畝種植黃豆的土地,真正實現了“種植大豆+腐竹生産+銷售”的全過程。和平腐竹成為促進農民脫貧增收的好幫手,幫助200多個家庭過上了幸福生活。

如今,和平腐竹成功進入多個國內知名連鎖企業,在北京、上海、內蒙古、香港、台灣及珠三角大部分城市的一些大型超市,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地處粵贛邊境九連山區東麓的和平縣是原中央蘇區,屬國家級貧困縣。而合水鎮的大羅村,雖緊臨和平縣城,但由於地處偏僻山區,基礎設施差,可供發展資源不足,村民收入主要以耕作和外出務工為主,全村貧困戶41戶117人,因病、因殘、留守老人兒童較多,一直處在貧困的邊緣,2015年每人平均收入僅4000元。

2016年,根據廣東省委、深圳市委關於扶貧工作的統一安排,福田區政協和區委統戰部作為大羅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對口幫扶單位。

“當年村裏一到雨季就水漫河堤殃及農田,駐村工作隊結合當地實情,申請籌措資金開展水利設施建設,修建河堤護墻;修築和擴寬村道,並安裝路燈,解決村民夜間行走的不便;聯繫河源供電局升級改造村裏電網。去年實現全村集體供水,徹底解決了村民飲水安全。”原區政協選派幹部、駐村隊長謝振強向記者介紹了大羅村發生的變化。

“大羅村廣場這邊的魚塘,原來是拋荒地,由於地勢低窪,積水多、蚊蟲多。2018年得到福田區政協和區委統戰部的資金支援,謝隊長帶領村民把洼地改造成了魚塘,並種上了荷花,美化了村容村貌。”大羅村黨支部書記葉躍浮每每談到此事,都從心裏感謝選派的優秀幹部。

4年來,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李生偉和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劉俊琳多次率班子成員、政協委員、企業家為扶貧攻堅助力,使大羅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去年底,村裏貧困戶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215元,已經同時與和平縣的26個省定貧困村一起如期完成脫貧。

2020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批示,舉國上下倍感振奮。作為對口扶貧協作的福田人更是深受鼓舞。

李生偉表示,福田區按照中央、省、市對扶貧工作的決策部署,省內結對幫扶河源市和平縣、省外對口扶貧協作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與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新疆精準幫扶喀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在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中,打出“福田模式”的組合拳,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除羅城佬族自治縣尚未脫貧,其他地區已脫貧摘帽。”

“福田模式”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值得總結借鑒的經驗呢?

“‘福田模式’的經驗,是建立在健全高效協作的機制上,將對口幫扶工作納入區委、區政府的重點工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帶頭對各幫扶地區開展每年至少一次調研考察和一次同幫扶地黨政領導聯席會議,共同研究幫扶措施和項目,攜手推動工作落實。”福田區工信局局長胡萍向記者介紹道。

胡萍表示,從就業、教育、醫療三個方面具體落實幫扶措施。“以項目推動貧困人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將幫扶資金作為項目收益成為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建立常態化的就業輸出機制,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穩定就業崗位;在幫扶地成立教育基金,資助貧困學生就學,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幫助鄉村教師提高教學水準;同時,推動兩地醫療資源有效對接,選派優秀醫療專業人員支醫,安排幫扶地醫療人員進修學習。”

“我們要將幫扶地從‘輸血’型向自我‘造血’型轉變,建立更穩定的扶貧農産品供應機制。”胡萍介紹説,加大對口幫扶地區農産品資源的整合力度,激發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充分依靠深圳市、福田區貧困地區農産品銷售平臺,創新銷售供應模式,實現持續穩定供應,為轄區居民提供優質優價的産品,同時進一步輻射帶動消費扶貧工作全面推廣。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福田區委、區政府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共同打造高品質脫貧攻堅、區域協調發展的品牌,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區長黃偉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