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藝術學理論的發展與創新———深圳大學藝術學理論2020“雲”中相“會”系列網路學術論壇綜述

發佈時間: 2020-07-22 08:5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李晶

為進一步推動藝術學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提升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準,促進不同學科間的溝通交流,深圳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結合當下新冠肺炎疫情態勢,于近期舉辦了三場不同主題的“深圳大學藝術學理論2020‘雲’中相‘會’系列網路學術論壇”,旨在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深入探討藝術學理論學科的發展、後疫情時代的文化和旅遊産業創新以及客家音樂的傳承等相關問題。

藝術學“升門”十年:未來的展望

藝術學作為我國高校學科體系中的第13個也是最新的門類學科,于2011年由原來文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升格為門類學科,真正獲得了獨立的學科地位,不僅為藝術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更大的學術空間與更高的學科平臺,也補充、完善了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體系。

今年恰逢藝術學“升門”第十個年頭,論壇以“藝術學‘升門’十年:未來的展望”為主題,由藝術學理論學科評議組成員、深圳大學特聘教授李心峰擔任學術主持,邀請國務院第七屆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理論學科評議組仲呈祥、王一川兩位召集人,周憲、王廷信、夏燕靖、尹吉男等學科評議組成員擔任論壇嘉賓,對“升門”十年來藝術學尤其是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建構發展歷程進行學術回顧與總結,暢談學科的未來發展前景。

專家們一致認為,十年來,藝術學理論學科各學位授權點紮實開展藝術學理論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學術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專家指出,藝術學升格為門類標誌著中華民族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從文化自信、藝術自信真正認識到了藝術學在整個民族的學科建設、學術建設、思想建設、人才培養當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義。我們現在要儘快取得共識,增強藝術學自身在造就具有高遠境界的、真正全面自由發展的人,築就一種富有中國特色的“成人之路”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後疫情時代的

文化和旅遊産業創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文化和旅遊行業遭受重創,且將導致文旅行業治理模式和發展態勢發生深刻變革。在我國復工復産呈現有序推進、積極向好的態勢下,如何以應對疫情衝擊為契機,凝聚文旅發展新合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也成為一個熱點話題。以“後疫情時代的文化和旅遊産業創新”為主題的論壇,共同探討了如何精準推動疫情後文化和旅遊産業復蘇與創新。

論壇由教育部藝術學理論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深圳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李鳳亮擔任學術主持,邀請了國內知名學者花建、范周、向勇、祁述裕、李向民、傅才武等教授,專家們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文化産業創新迫切需要進一步鬆綁,並建立文化應急管理體系,通過打造城市文旅的高價值空間促進文旅産業的復蘇與創新性發展。

論壇還邀請了文化産業方面專家梅洪、胡梅林兩位先生,從業界對疫情之下文旅産業如何應對危機、抓住機遇,如何有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等角度,提出了建議。

變與不變:

客家音樂的傳承與創新

客家音樂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一個重要支系。作為客家人的代表性音樂,如何使客家音樂適應新時代要求,繼續發展、傳承下去?在“變與不變:客家音樂的傳承與創新”為主題的論壇上,各位專家對此展開了研討。

論壇由深圳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周建新擔任學術主持,邀請了7位國內客家藝術研究學者和客家音樂製作人(樂隊),他們分別從“形態·技術·精神:客家音樂創作的三個維度”“客家舞臺劇目的現狀與展望”“客家音樂的表演創新”“贛南採茶戲的變遷與多元傳承”“‘非遺’語境下客家音樂的流變”“客家山歌演唱空間和傳播媒介的變遷”“客語流行音樂的發展與傳播”等方面進行了講解和分享,深入探討客家音樂的源與流、變與不變,揭示新時代客家音樂的傳承與創新。

與會專家認為,在客家音樂傳承與保護的道路上,客家人始終堅守著,讓這種原生態藝術歷久彌新。加強客家音樂的學術研究,對進一步推進新時代客家音樂的傳承、保護與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深圳大學藝術學理論2020“雲”中相“會”,是一個系列專題性網路學術論壇,由深圳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主辦。多年來,深圳大學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優勢,形成鮮明特色和創新風格,其藝術學理論學科建設經過不斷摸索、努力實踐,成為整個華南地區藝術理論和藝術創新的學術高地和人才培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