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不幸,使我上大學背上沉重的負擔和壓力,但你們的存在又讓我感受到人間溫暖……我以後也要為無助的孩子帶去一樣溫暖的幫助……”這是民建寧波市委會“臘梅花”助學行動中受助學生寄來的感謝信內容。
持續7年的“臘梅花”助學行動,是民建寧波市委會精心打造的社會服務品牌,已為300名大學生資助學費150多萬元。
在民建浙江省的各級組織中,類似的社會服務品牌還有很多:民建杭州市委會打造的民建思源送光明項目開展三年來為近1600名患者免費實施白內障救治手術;民建新昌縣委會成立的新昌民建醫療隊已堅持送醫送藥送健康下鄉24年;民建溫州市委會打造“思源·圓夢”品牌工程,累計捐款捐物1200多萬元,開展愛心助學、賑災救援、新農村建設等活動……
近年來,民建浙江省各級組織以民建中央“思源工程”公益品牌為依託,傾力謀劃和打造的社會服務品牌在浙江各地不斷開花結果。
做好社會服務工作是履行參政黨職能的必然要求。民建浙江各級組織堅持開展了扶貧幫困、捐資助學、抗害救災、暖心慰問等內容形式多樣的社會服務活動,有的甚至走出之江大地,在外省留下民建人的友情和溫暖。但部分社會服務工作缺乏規劃、整合、借力和升級,有的是“單打獨鬥”,零星開展;有的是“心血來潮”,打一槍換一地;有的是“力不從心”,資源不足。
“社會服務工作是參政黨的‘傳家寶’和‘責任田’。”民建浙江省委會主委陳小平在民建全省服務大會上説道。如何耕好這份“責任田”,打造“傳家寶”?就要把分散的力量組織起來,持續創新,不斷完善,打造特色明顯、效果突出的社會服務品牌,使社會服務品牌化、系列化、基地化。
在民建浙江省委會的倡導下,在特色品牌思路引導下,民建各級組織打造的一批社會服務品牌,如同雨後春筍般涌現併發展,成效好、特色足、創新多。
有的組織結合優勢、發揮特色,打造了“接地氣、有人氣”的品牌。樂清基層委員組織攝影專家開展“送攝影下鄉”活動,為偏遠地區和鄉村的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拍攝照片,三年來已為400多位留守老人和兒童免費拍攝了600多張照片,裝裱後送給本人,為鄉村留下了一張張燦爛的笑容……
有的組織堅持創新、開發亮點,打造了“人無我有”的品牌。民建嵊州市委會與嵊州紅十字會共同設立了“民建·紅十字公益救生裝備”專項資金,主要用於購置安裝在河道、水庫旁的救護桿、救生圈、救生繩等,為救助落水人員或落水人員自救提供應急裝備,設立兩年來共通過救生設施累計救助生還者21人。民建台州市委會“牽手慈善·衣暖人心”公益項目以民建會員為主體成立了舊衣捐贈民建義工服務隊,設置舊衣捐贈點,統一接受市民捐贈衣物,進行清洗消毒整理後及時送給困難群眾。近兩年來,該公益項目扶助範圍逐漸擴大到雲南、貴州、四川等貧困山村。
扶貧幫困、捐資助學是很多組織社會服務的傳統項目。傳統項目如何實現新發展?民建富陽區支部為富陽臨江民工子弟學校開展愛心活動已有7年。今年富陽支部和民建省青年企業家協會、五個支部以及地方黨委合作,聯合成立“民建思源·新春江人助學基金”定向用於獎勵和表彰當年學業優異、品德優秀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民建椒江區委會和大陳島結對幫扶已有10年,10年來幫扶內容不斷升級,從最初的組織醫衛專家會員上島開展義診,為島上群眾建立健康檔案,再到根據島上群眾所需,持續不斷開展精準幫扶活動,捐贈收音機、拍攝“全家福”、組織開展植樹活動等,受到島上群眾歡迎。
2019年9月,民建浙江省委會對全省民建社會服務品牌進行廣泛徵集評選,首次開展全省社會服務工作“品牌項目”評選表彰活動。培育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如陳小平説,“只要我們久久為功,綿綿用力,就一定能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