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政協組織委員視察設施農業發展用好“設施農業”的巧勁
本報訊(實習記者張倩記者範文傑)培育設施農業是農村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手段,也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如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設施農業健康發展?
近日,寧夏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組織委員深入青銅峽市尋找答案。
青銅峽市位於寧夏引黃灌區的精華之地,農業優勢突出,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産基地,也是寧夏現代農業、旱作節水農業、生態農業“三大示範區”和優質大米、水果、釀酒葡萄基地。
在葉盛鎮,五星村麒麟瓜種植基地,溫棚裏的西瓜密密匝匝。“我是前幾年決定回鄉創業的,因為看到現代設施農業帶來的變化,覺得發展現代化農業有前途,回來就積極籌建種植基地,學習現代化農業種植技巧和設施技術,引進南方西瓜品種,實行一年兩茬種植,大大提高了土地種植效益。”基地負責人説。
設施農業的“設施”自動化、智慧化程度不斷提升,讓農民都變成了“能工巧匠”。
在被稱為漢唐古渠第一村的青銅峽市大壩鎮韋橋村,正趕上村裏舉辦葡萄採摘節。村口處唐徠渠、惠農渠、大青渠、漢延渠四大渠首閘口氣勢壯觀,村內林蔭小道整潔美觀,葡萄採摘園遊人絡繹不絕。
寧夏野外的葡萄,一般都在九、十月成熟上市。季節一過,農貿市場上就難得一見了。而利用設施農業,這裡的葡萄不僅在大田裏茁壯成長,在溫棚裏也欣欣向榮。
委員們紛紛讚嘆,“設施農業”産生的“設施效應”,讓不可能吃到的東西吃到了,不可能上市的東西上市了,不可能産生的效益産生了。委員們認為,設施農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方法,也是傳統農業逐步擺脫自然環境的束縛,走向現代化、産業化、標準化生産的必由之路。委員們建議,加強規劃引導、完善政策措施、破解發展瓶頸、提高服務水準,讓設施農業在寧夏大地上紮下根,農閒不再閒,市場的淡季不再淡,農民的腰包也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