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專家認為公益創業能創造更大就業空間

發佈時間: 2020-06-30 09:21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顧磊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畢業季來臨,高校畢業生正在緊鑼密鼓地求職。據了解,今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874萬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找工作有點難。人社部近期強調,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搶抓離校前的關鍵期,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作為就業渠道,社會組織能否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近期,上海等地出臺政策、拿出資金,鼓勵社會組織招聘大學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從全國來看,社會組織情況不一,基層社會組織面臨生存難題,擴員需求並不強烈。

專家建議,應加大公益創業宣傳力度,落實社會組織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年輕人投身公益,從而為就業打開一片廣闊空間。

各地:支援社會組織招新

近期,為鼓勵社會組織吸納大學生就業,上海市推出一系列被媒體稱為“硬核”的措施。

上海市民政局等單位聯合舉辦了一場“上海市社會組織助力大學生就業招聘周活動”,通過線上招聘的方式,為大學生提供超過300個崗位,包括負責人助理、項目運營和管理、專業社會工作、新媒體傳播和運營、行政性輔助等。

上海市還出臺配套政策,規定該市範圍內的社會組織招用該市戶籍、離校兩年內首次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並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按規定申請社會保險補貼。

政策規定:“補貼標準為按繳費當月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下限作為繳費基數計算的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50%。補貼期限按單位高校畢業生辦理用工登記備案手續並繳納社會保險的實際月數計算,最長不超過1年。”

上海市還積極支援大學生公益創業,全市各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和支援性社會組織為大學生公益創業就業提供輔導和資源配套支援。

在上海市首次創辦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創業組織滿1年且按規定至少為1人繳納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費滿6個月的,可申請8000元的首次創業一次性補貼。創業團隊(個人)入駐市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孵化,符合相關條件,可按規定申請最高不超過1萬元的創業團隊孵化場地費補貼。畢業學年學生參加補貼培訓目錄內創業能力培訓項目,可按規定的補貼標準享受80%培訓補貼。

此外,上海市還實施高校畢業生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任助理培育計劃、開闢一批大學生就業見習和創業見習基地等。

浙江省杭州市也有優惠政策。該市人力社保局透露,社會組織2018年10月1日以後新招用畢業2年以內高校畢業生,辦理就業登記,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滿12個月的,給予該社會組織社保補貼,補貼標準按企業(社會組織)為該高校畢業生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費之和計算,期限為1年。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對招用高校畢業生,與之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小微企業或社會組織,按照每人20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並給予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

社會組織:擴員還是練“內功”?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一些社會組織業務線上化的進程,確實催生出了新的用人需求。

上海百特教育是一家致力於青少年財商教育的公益機構。理事長王勝告訴記者,該機構今年恰好有用人需求,也成功招聘了應屆畢業生。

“疫情對我們業務的衝擊挺大的,我們的業務必須從線下轉到線上。近兩三年來,我們一直線上上開展網路課程,現在更加徹底地將小學生財商課程搬到了網上。同時,我們在網上開展教師培訓和志願者培訓。”王勝告訴記者。

幸運的是,截至目前,上海百特教育的原有企業捐贈並未受到影響,然而,機構也在進行新的嘗試,目前正在開展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社群運營與短視頻平臺直播。王勝坦言:“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對我們的籌款模式也將産生巨大的影響。我們正在開拓新的籌款對象和業務合作對象。”

“基於這樣的變化,我們今年招募應屆畢業大學生,是希望引入在網路社群運營方面有潛質和才能的年輕人,助力機構轉型。”王勝説,“這樣才能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業務模式和籌款模式的轉變。”

然而,上海百特教育僅是個案。最近,公益行業人力資源資深從業者石敏與多家社會組織及行業服務商交流,她得出一個結論:“公益機構今年適合提升‘內功’,向內求索。”

“一些機構今年的項目費用和行政成本,去年已經籌到,所以不是特別擔憂。然而受疫情衝擊,他們都在發愁怎麼募集資金解決明年的發展問題。”石敏説,“資金緊張成為許多機構尤其是養老助殘類機構發展的瓶頸,我認為在沒有擴員需求的情況下,應該加強組織能效提升。”

專家:應加大對公益創業支援力度

上海卓越公益組織發展中心理事長徐本亮認為:“如何穩就業、緩解就業的壓力,一個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就是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

他認為,應加大對大學生公益創業的支援力度,從而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應該加強公益創業的宣傳力度,讓更多大學生知道公益創業大有可為。”最近,徐本亮在內蒙古自治區和上海市的一些高校進行公益創業培訓,“幾乎每次課程結束後,學生們都要加我的微信,他們驚嘆:原來公益領域還有這麼廣闊的發展空間,真是拓寬就業路的好機會。”

“現在大學生、企業從業者等群體,很多人都有公益創業的熱情。”徐本亮説,“我認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只是創辦企業,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公益創業。通過公益創業不僅能解決創業者本人的就業,而且可以為更多人提供就業崗位。”

僅有宣傳還不夠,徐本亮認為,還要落實鼓勵社會組織發展的優惠政策。

首先應降低準入門檻,落實相關法規政策關於行業協會商會、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4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的相關規定。

其次是加強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力度。2016年,財政部、民政部出臺了《關於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支援社會組織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兩部門負責人在對該意見進行解讀時表示,要採取切實措施加大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力度,逐步提高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份額或比例。“政府新增公共服務支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安排部分,向社會組織購買的比例原則上不低於30%。”

“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將讓社會組織的發展環境得到優化,也將為大學生就業釋放更大空間。”徐本亮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