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的“兩不”規則

發佈時間: 2020-06-21 09:20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範文傑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不學習眼前就是‘一抹黑’,調研時如同‘盲人摸象’。不做足調研,怎麼能出來好的協商效果?”在政協,調研的品質直接決定了建言的品質和協商的成效。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探索創建的“不學習就不調研,不調研就不協商”規則,有力促進了政協的工作成效。

“兩不”規則的建立

2018年,是十一屆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開局之年,如何精彩開篇,是新一屆常委會關注的話題。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上,生態立區被確定為今後一個時期三大戰略之一,自治區政協緊緊圍繞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及自治區《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把貫徹落實“水十條”的監督性調研作為第一次常委會議專題議政的題目。

“開篇之作”備受各方矚目,作為此次專題議政的總協調,自治區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我們廣泛收集和研究國家、自治區實施‘水十條’方面相關政策,彙編成冊,組織調研組人員認真學習、領會相關政策法規,了解自治區貫徹落實‘水十條’有關情況。還與寧夏大學等院校相關領域專家委員溝通聯繫,對調研切入點選擇進行考究論證。”自治區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楊學林介紹。

2018年,自治區政協組織25位委員、31位專家學者,實地考察了17個縣(市、區)12家企業、19個污水處理廠、7個人工濕地。同時,寧夏大學成立專家組,承擔具體研究工作,對寧夏水資源、水環境與水生態進行“解剖”,完成了長達91頁的調研報告,並提交自治區黨委、政府。

“不學習就不調研,不調研就不協商”規則逐漸成形。自此之後,自治區政協各項調研活動均按照“兩不”規則展開。

“兩不”規則的探索

一邊防控疫情,一邊加緊工作,自治區政協經濟委員會辦公室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6月,自治區政協將圍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我們將堅持‘兩不’規則,做足功課,保證調研取得實效。”自治區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李文華表示。

“學與思,琢與磨,知與行,相交錯。”在“兩不”規則要求下,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政協調研協商活動前期準備工作逐步形成“蒐集文獻資料、確立調研方法、培訓參與人員、調研地點溝通”四部曲,且日趨規範。

“‘不學習就不調研,不調研就不協商’,這不是空洞的口號,是克服形式主義的利器。”自治區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楊志中認為,有了學習打基礎,掌握了相關情況,調研中委員們就能心中有數,議政建言就不會再“跑題、偏題”。

“‘兩不’規則,讓委員協商議政活力越來越足,履職積極性顯著提升。”自治區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玉民説,有了充足的學習準備、紮實深入的調研,現在協商座談會中,大家發言踴躍,協商成效顯著。

“勤學習、深調研應該成為委員的基本功。”自治區政協委員嚴玉華表示,當好政協委員,就必須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履職能力和參政議政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