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市政協創新工作機制破解“兩個薄弱”紀實

發佈時間: 2020-06-17 08:50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王有強 | 責任編輯: 江虹霖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青山如黛,榴花似火,碧波盪漾的丹江水向北奔流不息。水庫沿岸,花海梯田依次鋪展,一座4A級景區芳容漸顯。

“淅川縣政協提出的‘弘揚南水北調精神、打造飲水探源品牌’,如今已經上升為南陽市文旅産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淅川縣政協主席徐虎言語裏透著欣喜:“這要歸功於南陽市政協開展的大協商。”

徐虎口中的“大協商”,源於南陽市政協創新實施的“3+3+N”工作機制。2019年,南陽市政協動員全市政協力量專題協商“助推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徐虎在會上發了言。

正本:市縣聯動回歸主業主責

2018年9月,全國政協系統正深入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研討活動。新時代賦予政協新使命,新使命呼喚政協新作為!基層政協該如何回答時代之問?

彼時剛剛當選六屆南陽市政協主席的張生起,甫一上任便遇“大考”。從鄉縣基層一路走來的張生起提出,“站在天安門城樓的高度看問題,到田間地頭找答案”。

一番調研下來,問題逐漸清晰,答案隨之浮出水面。

政協是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站位新時代,謀好政協篇;緊跟新時代,當好政協人;奮鬥新時代,幹好政協事。”張生起為全市政協定下“主旋律”。

帶著縣區幹,做給縣區看。引導全市政協系統突出主題、做好主業、強化主責的“3+3+N”工作機制由此應運而生。

所謂“3+3+N”工作機制:第一個“3”為規定動作,由市政協班子牽頭,市政協全體委員、機關委室、縣區政協共同參與,市縣融和聯動,每年集中聯合開展一項重大調研、一項專題協商、一項民主監督;第二個“3”為特色動作,市政協由分管副主席牽頭,各委室根據自身職責,縣區政協班子牽頭圍繞各縣所需,每年開展一項調研、一項專題協商、一項民主監督;“N”為自選動作,由市、縣政協各專委會結合本職工作,自主決定開展若干項活動。

綱舉目張。“3+3+N”工作機制將政協職能落地為三道“必答題”,實現了政協職能全覆蓋;將市縣兩級領導班子、機關幹部和政協委員全部納入工作體系,實現了責任主體全覆蓋;工作內容涵蓋全局大事、領域要事、民生實事,點、線、面結合,大、中、小兼顧,實現了職責全覆蓋。並明確規定委員交“作業”、常委交“作文”、機關委室和縣級政協組織要創出質地精良的“作品”。

相關配套措施隨之跟進。重大調研、協商議政、民主監督等工作細則,機關委室、縣(區)政協年度工作、委員評選表彰評價辦法,重點工作通報、學習履職統籌等工作機制相繼落地實施。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履職有標準、過程有幫帶,結果有檢查,環環相扣,使想幹事的有舞臺,能幹事的有擂臺,幹成事的有陽臺,推動著政協系統嚴起來、緊起來、動起來。

“現在市政協帶著我們幹,真是丟下掃把摸鍤把,一年到頭不閒著。”淅川縣政協經濟委主任王福獻是多年的“老政協”,談起這兩年的變化,一副“痛並快樂著”的表情。

2019年5月21日,南陽市政協作為河南省唯一一家市級政協代表,在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介紹了“3+3+N”工作機制,引起全國各級政協組織的廣泛關注。“‘3+3+N’不是簡單的加法,它直指基層的‘痛點’,把軟任務變成硬任務,軟指標變成硬指標,軟尺子變成硬尺子。”擁有180萬人口的鄧州,是南陽人口最多的縣級市,對於“3+3+N”工作機制,市政協主席李錫強最有發言權,“兩級政協上下聯動、通力推進,有效防止了政協履職務虛多務實少、小事多大事少、隨意多統籌少的問題。”

固元:補齊短板夯實工作基礎

汽車行駛在渠首大道上,高低粗細整齊劃一的法國梧桐形成一條直線向遠方延伸,這是張生起在分管農業副市長任上督導栽種的。“大苗、大穴、高封土,樹榦要一樣高,樹冠要三個枝杈”,善抓關鍵環節,要幹就幹成一流,張生起的工作作風可見一斑。

委員是政協的主體,如何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履職熱情?張生起一直在思索。“要搭臺,給委員提供更多的履職平臺,讓每名委員都能在政協舞臺上唱大戲!”張生起説,委員有了擔當,政協就有力量。

把政協組織向基層延伸,織密織細協商網路,打通政協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月季之鄉宛城,千百年來,生活在這裡的人都知道,根苗越接“地氣”,花兒就越綻放。

2019年,南陽市政協系統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在專委會建立功能性黨支部,黨員委員聯繫黨外委員、政協委員全部入委;在各縣(區)鄉鎮設立委員聯絡室,明確聯絡室主任由鄉鎮(辦)黨委副書記兼任並配備一名工作人員;以功能性黨支部和委員聯絡室為依託,組建市、縣、鄉三級“委員之家”,力推黨的組織、黨的工作、政協組織、政協工作、委員之家“五個全覆蓋”全面落地實施。

一子著地,滿盤皆活。

“五個全覆蓋”使政協工作實現了質的提升:鄉鎮黨委副書記由“聯繫”政協工作變成“兼任”委員聯絡室主任,工作力量得以加強;立體多層的組織體系織密了協商網路,讓每一位政協委員都能就近有一個開展工作的平臺,每一位群眾都能就近找到政協組織;化整為零的活動方式,賦予委員更多創新空間,委員的歸屬感、榮譽感、責任感和積極性大大增強。

“找到家了”,這是委員們説得最多的一句話。

如果説搭建平臺、密織網路是強化“硬體”,那麼提升政協幹部和委員履職能力就是升級“軟體”。全員增強政協意識,全面加強學習培訓,這是南陽市政協破解“兩個薄弱”的又一“秘密武器”。

6月1日,市政協黨組中心組學習,邀請省政協相關負責人就社情民意資訊工作做專題輔導,和主席們一起學習的,還有在視頻分會場的17個縣區的政協參加單位和1366名市縣兩級政協委員。

此外,市政協還委託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開辦政協常委、委員綜合能力提升研修班,每年兩次對全體委員和政協工作者集中培訓。重大調研、協商和民主監督活動前,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做專題輔導;重要的考察、調研活動邀請縣區政協主席和委員參加,在實踐中增加才幹。

所有“高端”的學習實踐活動,都惠及全體政協人。

花開:協商民主飄香基層治理

2019年夏,市委書記張文深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到臥龍綜合保稅區現場辦公。促成此次現場辦公會的,是市政協《關於推進南陽臥龍綜保區提質發展的協商報告》。

2019年冬,市長霍好勝帶領政府班子成員進行集體學習。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市政協提交的《助推南陽文化旅遊産業融合發展調研報告》。

……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3+3+N”和“五個全覆蓋”實施後,市政協系統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呈現出爭創一流、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各項工作正在由“做了什麼”“做了多少”向“作出什麼成效”悄然轉變。

“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協商會開進南陽市郊的黃山村遺址發掘地、雙月協商會製作播放專題片、搭建基層“有事來商量”平臺……開拓創新、提質增效已成為南陽政協人的自覺擔當。

而社會主義協商民主一旦在基層落地開花,立刻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桐柏縣重點項目——茶旅小鎮落戶城關鎮,項目區裏472座墓地讓鎮政府頗感棘手。為難之際,丁利、擺洪宇兩名委員帶頭遷墳並做通村民思想工作,讓鎮政府松了一口氣。“政協與政府,字面有別,而目標一致,如果説政府是社會治理的主力軍,那麼政協就是社會治理的生力軍。”桐柏縣城關鎮鎮長胡保國由衷地感慨。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基層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陣地,我們要以守正創新精神和‘繡花’功夫,切實把人民政協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張生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