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6月15日訊 近日,在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橋口社區的水獸旱船表演吸引了眾多群眾的觀看。“記得小時候在運河邊上看過水獸旱船表演,在政協委員的建言助力下,這一文化又活了起來,重現光彩了。”德州市德城區橋口社區居民唐悅表示。
水獸旱船是山東德州市民間運河文化本土文化的代表,更是璀璨的運河文化的重要一環,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水獸旱船這一藝術形式瀕臨失傳。為了重現和發展這一獨有的運河文化,德城區文學藝術界別的委員們深入到橋口社區老藝人家中座談走訪調研,摸清了第一手情況,為弘揚發展運河文化“把脈”“支招”。
“立足於運河文化的活態保護,持續挖掘運河藝術,制定運河民間藝術人才培養規劃,使物質文化得以保全,非物質文化得以‘活化’。”在年初舉行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協商見面會上,德州市德城區政協委員李玉霞表示。
“當前,我們要搶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契機,依託《山東運河歷史文化長廊建設規劃》,全力進行文化旅遊開發,打造運河文化展示、運河景觀設計、‘千年運河’旅遊文化品牌。”德州市德城區政協委員李曉樂提出具體建議。
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得到了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得到了文旅局的積極回應和落實。德州市德城區政府建立健全了非遺傳承人命名和資助制度,對傳承人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發動社會各界多渠道選拔出100余名運河文化傳承人,舉行了26場次“運河文化進萬家”文藝演出和運河風采攝影大賽,挖掘創新運河旱船和運河號子等民間表演形式,讓運河文化富含“文藝范”,促進了民間優秀傳統文化與群眾需求及市場需求緊密對接,激發非遺項目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
德州市德城區政協充分發揮人才“智囊團”優勢,組織40多名運河文化研究學者對大運河德州段文化資料進行全面整理,編撰出版了《德州運河文化》系列叢書,集中展現出大運河文化的獨特魅力。(通訊員:李琰 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