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協制度建設年推出《辦法》《規則》《條例》

發佈時間: 2020-06-08 10:22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作者: 顧意亮 | 責任編輯: 和海佳

前所未有!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期間專門安排了對《關於加強和改進凝聚共識工作辦法》《強化委員責任擔當更好履職盡責工作規則》《專門委員會工作條例》三項制度性文件的討論環節,並在隨後舉行的常委會議上審議通過,奮力抓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上強調的三項重點工作在上海的落地落實。

其中,前一個文件是在全國政協系統中率先制定,後兩個文件則是在原有基礎上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進行的修訂。這三項制度性文件的推出,拉開了上海市政協2020“制度建設年”的序幕,邁出了以強化制度建設推動政協工作高品質發展的堅實一步。

“史上最長春節假期”之後,圍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政協履職和助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貫穿全年的20余項協商議題、3項民主監督議題、15項議政調研課題“紛至遝來”。

“把因為疫情耽誤的時間追回來!”市政協著力消減疫情對履職節奏的影響,堅持狠抓落實和提質增效相得益彰,力求在實施各項履職任務、推出制度創新成果方面加速度前行。

“閉環”是這樣打造的

——凝聚共識貫穿履職全過程

翻開《關於加強和改進凝聚共識工作辦法》,其中提及的不少工作舉措被視作是歷年履職經驗總結基礎上的再推進再深入。

比如,《辦法》提出,要把凝聚共識融入視察考察、調查研究、協商議政、民主監督等各環節;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專題協商會、專題通報會、提案辦理協商會等,要將協商互動列為必要環節,促進不同思想觀點交流交融,努力凝聚思想上的最大共識;要注重在建言成果、思想收穫上一體設計、一體落實;全體會議要形成決議,專題議政性(監督性)常委會議要形成建議案等。

《辦法》有了,怎麼做?上海市政協近期籌備召開的一場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是這樣回答的:

會議以“加強城市運作‘一網統管’,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準”為議題開展協商議政。會議籌備階段正處於疫情防控階段,密集地學習、調研、座談安全有序地推進。

首當其衝的是一場緊扣常委會議議題的專題學習會。委員們在“雲端”聽取了上海全面推進“一網統管”工作的專題報告,詳細了解“一網統管”的業務模式、技術架構以及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的作用。在議政性常委會議之前,組織委員就相關議題進行專題學習,在市政協已成為慣例。“在凝聚共識成為人民政協一項重要職能的當下,我們把常委會議前的專題學習會視作統一思想認識,加快形成共識的必要途徑。”市政協相關領導説。

專題學習會後,一系列調研座談緊鑼密鼓展開。委員們走訪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市大數據中心、街道城運中心等地,察看城市運作管理平臺系統建設情況,了解基層使用體驗,並與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溝通交流。委員們將調研中了解到的情況梳理分析,聚焦瓶頸問題各抒己見,歸納形成有針對性、操作性的對策建議。

從強化學習增進思想認同,到營造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的協商氛圍,再到及時反映協商形成的共識性意見,在制度引領下,一個完整的履職“閉環”被打造出來。

“一委一策、一品”

——品牌建設在專委會全面開花

新修訂的《專門委員會工作條例》中提出,堅持“一委一策”,形成具有專門委員會(指導組)特色的職責任務清單,做強“一委一品”,打響履職品牌。

近期,市政協12個專委會(指導組)陸續完成提交了年度工作計劃———根據市政協“1+3”工作佈局(黨組工作要點為統領,協商計劃、民主監督計劃和議政調研計劃為配套),對全年要完成的任務進行預排,明確列出條目和時間節點。各專委會結合自身職責定位,拿出了覆蓋協商議政、民主監督、調研建言、凝聚共識、特色工作、自身建設等全部工作的職責任務清單。

記者發現,在這些年度計劃和職責任務清單中,幾乎每個專委會都形成了凸顯自身特色的履職“金字招牌”。

2月初,在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之時,市人大常委會啟動緊急立法,審議通過《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力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決定(草案)徵求意見期間,不少委員積極參與其中,線上上密集提交意見建議104條,為完善立法獻計獻策。住滬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呂紅兵參與了由市政協發起的徵求意見討論,當時他一口氣提了15條意見和建議。他説:“立法過程充分聽取政協委員意見,正是體現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

組織委員參與立法協商,是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的特色履職工作。今年,在做好常規立法協商項目的同時,專委會還計劃將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智慧財産權促進與保護條例、外商投資促進條例作為參與立法協商重點項目,進一步做深做細,並探索參與立法協商工作向界別和基層延伸。

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人數多、涉及領域廣,如何讓不同專業領域的委員找到共同話題,聊出建言議政思路和共識?專委會著實動了一番腦筋:不妨嘗試一下“無主題海聊”,設定幾個議題供討論參考,同時歡迎“離題發揮”,鼓勵委員從各自所在專業領域的視角,對熱點問題暢談觀點看法。“海聊”的協商交流形式一經推出,參加的委員紛紛點讚,大家覺得,這樣的協商氛圍很有政協特色。

此外,學習委員會主打“委員講壇”“小型深度學習座談會”;經濟委員會開展經濟形勢評估與分析和預算協商;人口資源環境建設委員會搭建“民生直通車”交流溝通平臺;文史資料委員會打造“初心論壇”;對外友好委員會舉辦“中國企業走出去”研討會……疫情之冬過後,市政協各專委會的品牌建設工作“抓緊”在春日裏生根發芽,力爭下半年全面開花。

“提速鍵”之後還有“加速鍵”

——為了“十四五”的緊抓實幹

4月裏,市政協關於上海“十四五”規劃若干重大問題研究的系列課題調研如火如荼地展開。

十余條調研和協商議政方向被羅列出來,包括2025年主要經濟目標評價、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全方位高水準對外開放、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提升、土地有效供給和高效利用、特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等等,這些議題按專業側重分派到了各專委會,相關議政調研工作的進度將一直延續到7月下旬。

從覆蓋所有專委會的任務表和跨度長達5個月的時間軸中可以判斷出,就科學合理編制上海“十四五”規劃開展調研討論和協商議政,是今年政協履職的重中之重。

“疫情影響下全球産業鏈佈局調整,作為經濟外向度和外貿依存度高的口岸城市,上海要對變化及早研判”“面對接下來一個時期較大概率的世界經濟疲軟,應該把重點放在‘發展’而不是‘增長’上”……在頭腦風暴式的座談會上,委員們圍繞如何消化轉化疫情帶來的衝擊,完善經濟社會運作方式暢所欲言。

“城市規劃應探索構建合理、有效支撐城市更新活動的多樣化配套保障機制”“秉持集約化一體化理念,突出城市交通系統與土地使用的協調發展”……在深入街巷的實地走訪中,委員們聚焦以歷史和時代的眼光看待城市更新,結合城市實情科學規劃提出思考。

“我們要從黨政所思、群眾所盼、政協所能出發,把長板和優勢研究透,把短板和不足尋找準,提出對策建議。”市政協主席董雲虎表示,要準確把握上海所處的特殊時代背景、肩負的特殊歷史使命、呈現的特殊階段性特徵,把圍繞“十四五”規劃編制開展協商議政,作為提升政協制度效能的又一次“大考”。

目前,所有的工作都指向共同的目標——充分發揮廣泛聯繫社會各界的平臺優勢,調動起廣大委員對建言“十四五”的參與度,注重深入分析疫情後出現的重大變數,著眼長遠對熱點問題多一些“冷思考”,集全政協之力助推大視野、大手筆前瞻謀劃一座城市的未來發展。